坐了17年監牢才獲得自由的賽扎哈利,在其政治回憶錄中對李光耀眼中的“馬共全權代表”方壯璧在當年的決策很不服氣。他也弄不明白為甚麼“全權代表”會把賭注押在李光耀一個人身上,最後卻反過來被李光耀吃掉一切!
賽扎哈利也十分不服氣給套上共黨的帽子,但從來不否認與名報人沙末依斯邁有相當的交情。當沙末在電視台自白曾是共黨一份子時,他也有些意外。
由於他一直堅持與共黨沒有直接的聯繫,因此他在第22章中批評“馬共全權代表”幾乎癱瘓了新加坡人民黨。他說:“1959年新加坡選舉(新加坡尚未獨立,仍屬自治邦)所發生的事情,暴露了一些奉行‘極左社會主義’人民黨的態度和立場。選舉前熱情如火,但在投票前夕最後一刻,人民黨的宣傳突然變得平淡,最後完全停頓了,黨的幹部一夜之間消失無蹤。當成績宣佈時,人民黨四席全失,連按櫃金也失掉了。”
沒與共黨直接聯繫
黨內的一些領袖感到迷惑,無法理解突如其來的改變。“原來是積極作競選宣傳的幹部,在最後一刻收到一項源自馬來亞共產黨地下活動組織的一項‘秘密指示’,下令收回對人民黨的所有支持。
據稱,‘全權代表’準備否決人民黨候選人在1959年大選中的勝利,目的只是為了向李光耀證明,他才是控制整個新加坡左翼運動的人,也是為了馬共更大的鬥爭目標利益著想,那就是,取得李光耀的信任,進而使李光耀同意由馬共和人民行動黨組成反殖統一陣線。為此,人民黨僅有的四名候選人的勝利必須被犧牲。”
“從人民黨本身的立場來看,‘全權代表’的作法、指示和命令,如果屬實的話,可被視為一項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出賣行為。”
很顯然的,賽扎哈利對“全權代表”的所作所為十分不滿,也不能原諒他太過幻想可以通過李光耀來達成目的。
“他甜蜜的夢,像玻璃跌倒地上般碎成片片。”
“他想控制李光耀,倒反回來被李光耀利用來對付和孤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內在左派的棋子,尤其是林清祥。”
關於這一段曲折離奇的歷史,錯綜複雜,但卻被李光耀在1961年巧妙地利用來狠狠打擊行動黨內的左派人士。他在電台演講“爭取合併的鬥爭”中,就首次暴露“全權代表”的身份,用以顯示馬共和左派運動關係密切。
五六十年代,在馬來亞和新加坡,左派運動形成一個波瀾壯闊的場面,以爭取馬來亞,包括新加坡的獨立。在這個過程中,即使不屬左派,只要是介入政治的人,不可避免會捲入其中,李光耀就是其中一位。當他於1961年道出“全權代表”的身份時,當時不但令人震驚,也有人質疑其真實性,並形容這是李光耀為走向合併所玩的一場政治遊戲。
李光耀在其回憶錄這樣說“1958年3月,一個將近30歲的華族男子到律師樓來,想約他談一下。對方說有一個代表‘組織’的人要見他,但要秘密進行。我答應會面。會面地點是當年立法議會大廈附近的街邊上,我覺得眼前所要應付的是個真正的‘地下份子’。他說他是新加坡的馬共代表,獻議雙方在反殖民統一戰線裡合作。他也建議讓林清祥和方水雙自由動員群眾,共組強大陣線。”
為了證明“全權代表”的“權威”,李光耀要求對方令馬紹爾領導的工人黨副主席鄭東越辭去市議員席位,理由是李光耀相信也是電氣及電訊職工會聯合會主席的鄭東越是一名親共幹部,剛剛贏得市議員席位。如果對方能辭去工人黨和市議員的職位,就可以證明方是馬共指揮部的真正代表。對方答應辦到。
“我只把這次會晤告訴吳慶瑞。我們稱呼這個人為‘全權代表’。不久之後,前後不過8個星期,全權代表的確下了命令,對方也已服從,這證明他居於領導地位。”
1958年7月,加冷區進行補選,全權代表祝人民行動黨獲勝,李光耀已知道對方放棄馬紹爾的勞工陣線,因此行動黨的馬來候選人布旺獲勝。
同年12月,馬共全權代表又約李光耀會面,地點是在湯申路附近某個住宅區內。李光耀說行動黨是非共政黨,如果執政,將保留內安法令。全權代表則希望出現一個共黨參與的政府,兩人之間似乎未取得大共識,既合作又鬥爭的格局似乎在形成。
這裡有必要回顧當年的背景:林清祥和方水雙於1956年被扣捕後,行動黨的大權就落在李光耀手上。而在1959年大選前一年,“全權代表”就佈署通過李光耀來完成目標,顯然是希望用此來促成統戰。同時,他也相信行動黨內的左派會促使李光耀走在一道,如果後者想執政當家的話。
這個時候,行動黨基本上是配合左派的步伐,朝向執政道路邁進。李光耀說:“我們人民行動黨裡的非共派充份控制了競選過程。這也說明,在排陣上,李光耀已計算未來。選舉結果,行動黨在51席中贏得43席,上台執政。”
接下來,李光耀十分巧妙地安排一個加強其聲勢的議程。他要英國在1959年6月4日釋放林清祥及方水雙等8人,並公開發表聲明贊同人民行動黨的非共宗旨之後,在6月5日才宣誓就職任總理。可是在另一邊,李光耀卻選擇在6月3日舉行祝捷群眾大會。這使林清祥等人不能公開露面而搶去新政府的風頭。其實李光耀對林清祥是懷有高度戒心的。他這樣承認:“這是個慶祝勝利的場合,我卻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林清祥和方水雙很快就會在說華語或方言的群眾當中再度活動,暗中打擊我們。他們肯定會極力要求獲得更多自由,以便顛覆新加坡,並利用他們在島上的力量協助馬來亞的革命。”
李光耀和林清祥也許都意識到,分裂是遲早的事。可是“全權代表”的插足其中,使問題越趨複雜化,也給李光耀一個借口,將左派人士排除在政治主流外。“全權代表”基本上得不到甚麼,反而促成左派運動浮沉在政治大風大浪中,蒙受嚴重的挫折。也難怪賽扎哈利對“全權代表”的作法不敢苟同。
左派運動嚴重挫折
李光耀最後一次(指人民行動黨分裂前)與“全權代表”會面是在他當新加坡自治邦總理後。當時黨內面對棘手問題,尤其市長王永元被開除黨籍和芳林區舉行補選,王永元再獲勝,使李光耀政權面對威脅,更需要外來的支持以渡過難關。就在這個時候,“全權代表”又出現了。這一次是在1961年5月11日,約會地點是在離實龍崗路不遠處的未完成的建築物內,只有他們兩人在燭光下對話4個小時。
據李光耀說:這回全權代表要求“讓人民享有民主權利和文化自由,放寬中國書刊入口,多發移民許可證。總之,提供更多機會,讓共產黨進行活動,擴張勢力。他希望我們共同努力,不是爭取新加坡的獨立或是撤消英國的基地──他們可以讓英國人多呆幾年──而是要廢除內部安全委員會。我並未直接給他否定的答案。我說,他最好能設想行動黨將依照它公開宣佈的政策去做。”
如果按李光耀的說法,他們的會談是沒有結果的,但李光耀認為全權代表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是行不通的。
不用說,這次的秘密會晤只是加速分裂和鬥爭公開化。李光耀佔了上風,全權代表過後就失去蹤影,左派運動面臨的又是一次的嚴重打壓。
(
Maxis 012 註冊用戶可通過手機訂閱《星洲簡訊》新聞配套。訂閱24小時後開始為您傳送最新消息!方法:輸入BUY SINCHEW傳到26000,月費RM5.00,更多配套按這裡。
賽扎哈利也十分不服氣給套上共黨的帽子,但從來不否認與名報人沙末依斯邁有相當的交情。當沙末在電視台自白曾是共黨一份子時,他也有些意外。
由於他一直堅持與共黨沒有直接的聯繫,因此他在第22章中批評“馬共全權代表”幾乎癱瘓了新加坡人民黨。他說:“1959年新加坡選舉(新加坡尚未獨立,仍屬自治邦)所發生的事情,暴露了一些奉行‘極左社會主義’人民黨的態度和立場。選舉前熱情如火,但在投票前夕最後一刻,人民黨的宣傳突然變得平淡,最後完全停頓了,黨的幹部一夜之間消失無蹤。當成績宣佈時,人民黨四席全失,連按櫃金也失掉了。”
沒與共黨直接聯繫
黨內的一些領袖感到迷惑,無法理解突如其來的改變。“原來是積極作競選宣傳的幹部,在最後一刻收到一項源自馬來亞共產黨地下活動組織的一項‘秘密指示’,下令收回對人民黨的所有支持。
據稱,‘全權代表’準備否決人民黨候選人在1959年大選中的勝利,目的只是為了向李光耀證明,他才是控制整個新加坡左翼運動的人,也是為了馬共更大的鬥爭目標利益著想,那就是,取得李光耀的信任,進而使李光耀同意由馬共和人民行動黨組成反殖統一陣線。為此,人民黨僅有的四名候選人的勝利必須被犧牲。”
“從人民黨本身的立場來看,‘全權代表’的作法、指示和命令,如果屬實的話,可被視為一項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出賣行為。”
很顯然的,賽扎哈利對“全權代表”的所作所為十分不滿,也不能原諒他太過幻想可以通過李光耀來達成目的。
“他甜蜜的夢,像玻璃跌倒地上般碎成片片。”
“他想控制李光耀,倒反回來被李光耀利用來對付和孤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內在左派的棋子,尤其是林清祥。”
關於這一段曲折離奇的歷史,錯綜複雜,但卻被李光耀在1961年巧妙地利用來狠狠打擊行動黨內的左派人士。他在電台演講“爭取合併的鬥爭”中,就首次暴露“全權代表”的身份,用以顯示馬共和左派運動關係密切。
五六十年代,在馬來亞和新加坡,左派運動形成一個波瀾壯闊的場面,以爭取馬來亞,包括新加坡的獨立。在這個過程中,即使不屬左派,只要是介入政治的人,不可避免會捲入其中,李光耀就是其中一位。當他於1961年道出“全權代表”的身份時,當時不但令人震驚,也有人質疑其真實性,並形容這是李光耀為走向合併所玩的一場政治遊戲。
李光耀在其回憶錄這樣說“1958年3月,一個將近30歲的華族男子到律師樓來,想約他談一下。對方說有一個代表‘組織’的人要見他,但要秘密進行。我答應會面。會面地點是當年立法議會大廈附近的街邊上,我覺得眼前所要應付的是個真正的‘地下份子’。他說他是新加坡的馬共代表,獻議雙方在反殖民統一戰線裡合作。他也建議讓林清祥和方水雙自由動員群眾,共組強大陣線。”
為了證明“全權代表”的“權威”,李光耀要求對方令馬紹爾領導的工人黨副主席鄭東越辭去市議員席位,理由是李光耀相信也是電氣及電訊職工會聯合會主席的鄭東越是一名親共幹部,剛剛贏得市議員席位。如果對方能辭去工人黨和市議員的職位,就可以證明方是馬共指揮部的真正代表。對方答應辦到。
“我只把這次會晤告訴吳慶瑞。我們稱呼這個人為‘全權代表’。不久之後,前後不過8個星期,全權代表的確下了命令,對方也已服從,這證明他居於領導地位。”
1958年7月,加冷區進行補選,全權代表祝人民行動黨獲勝,李光耀已知道對方放棄馬紹爾的勞工陣線,因此行動黨的馬來候選人布旺獲勝。
同年12月,馬共全權代表又約李光耀會面,地點是在湯申路附近某個住宅區內。李光耀說行動黨是非共政黨,如果執政,將保留內安法令。全權代表則希望出現一個共黨參與的政府,兩人之間似乎未取得大共識,既合作又鬥爭的格局似乎在形成。
這裡有必要回顧當年的背景:林清祥和方水雙於1956年被扣捕後,行動黨的大權就落在李光耀手上。而在1959年大選前一年,“全權代表”就佈署通過李光耀來完成目標,顯然是希望用此來促成統戰。同時,他也相信行動黨內的左派會促使李光耀走在一道,如果後者想執政當家的話。
這個時候,行動黨基本上是配合左派的步伐,朝向執政道路邁進。李光耀說:“我們人民行動黨裡的非共派充份控制了競選過程。這也說明,在排陣上,李光耀已計算未來。選舉結果,行動黨在51席中贏得43席,上台執政。”
接下來,李光耀十分巧妙地安排一個加強其聲勢的議程。他要英國在1959年6月4日釋放林清祥及方水雙等8人,並公開發表聲明贊同人民行動黨的非共宗旨之後,在6月5日才宣誓就職任總理。可是在另一邊,李光耀卻選擇在6月3日舉行祝捷群眾大會。這使林清祥等人不能公開露面而搶去新政府的風頭。其實李光耀對林清祥是懷有高度戒心的。他這樣承認:“這是個慶祝勝利的場合,我卻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林清祥和方水雙很快就會在說華語或方言的群眾當中再度活動,暗中打擊我們。他們肯定會極力要求獲得更多自由,以便顛覆新加坡,並利用他們在島上的力量協助馬來亞的革命。”
李光耀和林清祥也許都意識到,分裂是遲早的事。可是“全權代表”的插足其中,使問題越趨複雜化,也給李光耀一個借口,將左派人士排除在政治主流外。“全權代表”基本上得不到甚麼,反而促成左派運動浮沉在政治大風大浪中,蒙受嚴重的挫折。也難怪賽扎哈利對“全權代表”的作法不敢苟同。
左派運動嚴重挫折
李光耀最後一次(指人民行動黨分裂前)與“全權代表”會面是在他當新加坡自治邦總理後。當時黨內面對棘手問題,尤其市長王永元被開除黨籍和芳林區舉行補選,王永元再獲勝,使李光耀政權面對威脅,更需要外來的支持以渡過難關。就在這個時候,“全權代表”又出現了。這一次是在1961年5月11日,約會地點是在離實龍崗路不遠處的未完成的建築物內,只有他們兩人在燭光下對話4個小時。
據李光耀說:這回全權代表要求“讓人民享有民主權利和文化自由,放寬中國書刊入口,多發移民許可證。總之,提供更多機會,讓共產黨進行活動,擴張勢力。他希望我們共同努力,不是爭取新加坡的獨立或是撤消英國的基地──他們可以讓英國人多呆幾年──而是要廢除內部安全委員會。我並未直接給他否定的答案。我說,他最好能設想行動黨將依照它公開宣佈的政策去做。”
如果按李光耀的說法,他們的會談是沒有結果的,但李光耀認為全權代表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是行不通的。
不用說,這次的秘密會晤只是加速分裂和鬥爭公開化。李光耀佔了上風,全權代表過後就失去蹤影,左派運動面臨的又是一次的嚴重打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