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人說:“你這人講話沒有邏輯,不合情理”,又說:“你的行為莫明其妙,簡直不符常規,更無邏輯可言。”
邏輯其實是深奧的哲學名詞,也有邏輯學的字典出版,可見邏輯包羅萬象,是極其複雜的一門科學。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對邏輯的爭辨和分析,而是從簡單中來理解。這裡且引用邏輯學辭典對邏輯所作的解釋:邏輯一詞導源於希臘文,原意主要是指思想、言辭、理性和規律性等。有時是指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有時是指思維的規律性。
在邏輯學上,又分成形式邏輯,數理邏輯和辨證邏輯。但我們一般上理解和比較熟悉的是形式邏輯,也叫著普通邏輯。
在普通邏輯的概念和觀念中,我們接受了歷史和傳統的影響,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出來。換句話說,凡是合乎情理或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規律就是正常的,反之就是違反常理,也就不合乎邏輯。
接受歷史傳統影響
針對這一點,我注意到最近有兩則被人關注的趣味新聞被認為是不合乎邏輯的。其一是有一位58歲的新加坡婦女,因兒女已成長,覺得生活寂寞,而通過報章公開徵婚,要找一位老伴陪他走完下半生。這本來也沒有甚麼大驚小怪的,問題就出在少見和有違傳統的做法。
很多人閱報後,似乎很難接受這種玩意兒,馬上浮現一個初步結論:“這麼老了還公開徵婚,有失尊嚴,有違傳統,更不合邏輯。”果然,報上公開了,其兒子勃然大怒,認為是“丟臉的事”,且揚言要脫離“母子關係”。老婦人也不甘示弱,反駁是她的自由,有權利這樣子做,不需要得到孩子的同意,更揭露新聞見報後,來“應徵者”中,有兩人合乎她的條件,希望能從中找到知己再享受第二春。
我們姑且換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如果“公開徵婚”的是一位男性,人們會覺得正常,合邏輯,只要是單身漢,就有權利找新伴,不論他是否是適齡或超齡?
因此,問題就落在女性在傳統中沒有如同“男人的自由”。人們會說:“這種事私下介紹不就算了,幹嘛上報曝光,唯恐天下不知?”
這之中的普通邏輯學在人們的思維中就以規律或習慣來作標準。人們會接受歷史自然形成的規律,不接受非自然形成的規律。不管這種規律是否帶有歧視和偏見,也不管是否存有封建思想,反正長久以來,人們都是這樣認為,女人應該保守和矜持,不應大膽到逆傳統而行。
另一則新聞發生在台灣,更是令人噴飯和不可思議。一位年剛18歲的小伙子,竟然愛上51歲的半老徐娘,且公開這段令人瞠目結舌的戀情。
經傳媒這麼一炒,這對戀人更進一步提昇“愛的火花”,不但在婚紗店拍了“結婚照”,而且堂而皇哉地宣告年齡不是問題,戀愛無罪!
這一下子,可氣壞小伙子的母親。她說,我只有43歲,“新娘”竟然大過媽媽。本來“新娘”和“媽媽”是一對好朋友,也讓兒子到“新娘”的卡拉OK店工作,沒想到竟上演“吃老板,睡老板娘”這一幕鬧劇。
“少夫老妻“不是沒有見過。但年齡相差一倍幾近兩倍是很多人接受不來的“荒唐戀愛”,馬上令人懷疑這樣的畸戀的真實性和持久性,並從生理聯想到老婦會給這家庭帶來幸福和穩定嗎?這又是一宗更加不合邏輯的戀情。
假如倒回來男女易位,自然不成爭議,也在人們的思維中認為是正常和可被接受的事。
男人不僅可娶少妻,即使擁有三妻四妾也不被認為是違逆情理的。
由此可見,習慣和傳統往往給人的思維套上一個定型的概念。由於以上兩則新聞所牽涉的是女方年紀過大,世俗社會容不下這種愛情遊戲。也就是說,他們所享有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被認為不合邏輯,公然與常理對立,難免會被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
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習慣法理有時是被曲扭或另作解釋的。比如以上的兩位女性,是根據她們的“人權“來行事,是屬於不犯法的自由行為,容不得他人干涉。可是當她們跨出這大膽的一步時,她們便得承擔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與非議,甚至是刺耳的冷嘲熱諷。生為女人,在習俗方面經常都是吃虧的,那是因為儒家的思想依然深深烙在華人的思想中,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生活規範和思維邏輯。
壓力非議排山倒海
儒家思想是形成封建社會的主要支柱。中國和海外的華人千百年來繼承了和接受了“大男人主義”的體制,並用許多律法和傳統來朿縛女性與男人爭取平等的地位,以致即使封建制度已被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乃至社會主義制度,人的傳統觀念仍然沒有做太大的轉變。尤其是在生活習俗上,女人總是被擺在較低層的一面。男人可以做的,女人則不可以。女人被認定是依附在男人的世界中,或做男人背後的女人,古代的中國思想構成的邏輯學雖然也引進許多西方的思想,但總不能完全沖破儒家那一關。
因此,人們雖然尊重女性可以發揮其“人權”來造勢搞宣傳,尤其是在戀愛方面,但多數人還是接受不來非邏輯的“人權”。
其實,她們的行為不能歸納為“人權的鬥爭”,充其量不過是生活中的點綴品。表面上讓人感覺是與人權有關,實則是借“人權”之名,行非邏輯之道。她們忘記了在“人權”之內還有一個道德與倫理的大問題,更有生理年齡的問題。這當然不關是與非的問題,而是她們這樣子做,得承擔一切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可以對她們的“勇氣”給予肯定,但我們還是認為許多的問題會因不合邏輯而不容易排除困難。結局如何,就難預料了。 (
Maxis 012 註冊用戶可通過手機訂閱《星洲簡訊》新聞配套。訂閱24小時後開始為您傳送最新消息!方法:輸入BUY SINCHEW傳到26000,月費RM5.00,更多配套按這裡。
邏輯其實是深奧的哲學名詞,也有邏輯學的字典出版,可見邏輯包羅萬象,是極其複雜的一門科學。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追求的不是對邏輯的爭辨和分析,而是從簡單中來理解。這裡且引用邏輯學辭典對邏輯所作的解釋:邏輯一詞導源於希臘文,原意主要是指思想、言辭、理性和規律性等。有時是指客觀事物的規律性,有時是指思維的規律性。
在邏輯學上,又分成形式邏輯,數理邏輯和辨證邏輯。但我們一般上理解和比較熟悉的是形式邏輯,也叫著普通邏輯。
在普通邏輯的概念和觀念中,我們接受了歷史和傳統的影響,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出來。換句話說,凡是合乎情理或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規律就是正常的,反之就是違反常理,也就不合乎邏輯。
接受歷史傳統影響
針對這一點,我注意到最近有兩則被人關注的趣味新聞被認為是不合乎邏輯的。其一是有一位58歲的新加坡婦女,因兒女已成長,覺得生活寂寞,而通過報章公開徵婚,要找一位老伴陪他走完下半生。這本來也沒有甚麼大驚小怪的,問題就出在少見和有違傳統的做法。
很多人閱報後,似乎很難接受這種玩意兒,馬上浮現一個初步結論:“這麼老了還公開徵婚,有失尊嚴,有違傳統,更不合邏輯。”果然,報上公開了,其兒子勃然大怒,認為是“丟臉的事”,且揚言要脫離“母子關係”。老婦人也不甘示弱,反駁是她的自由,有權利這樣子做,不需要得到孩子的同意,更揭露新聞見報後,來“應徵者”中,有兩人合乎她的條件,希望能從中找到知己再享受第二春。
我們姑且換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如果“公開徵婚”的是一位男性,人們會覺得正常,合邏輯,只要是單身漢,就有權利找新伴,不論他是否是適齡或超齡?
因此,問題就落在女性在傳統中沒有如同“男人的自由”。人們會說:“這種事私下介紹不就算了,幹嘛上報曝光,唯恐天下不知?”
這之中的普通邏輯學在人們的思維中就以規律或習慣來作標準。人們會接受歷史自然形成的規律,不接受非自然形成的規律。不管這種規律是否帶有歧視和偏見,也不管是否存有封建思想,反正長久以來,人們都是這樣認為,女人應該保守和矜持,不應大膽到逆傳統而行。
另一則新聞發生在台灣,更是令人噴飯和不可思議。一位年剛18歲的小伙子,竟然愛上51歲的半老徐娘,且公開這段令人瞠目結舌的戀情。
經傳媒這麼一炒,這對戀人更進一步提昇“愛的火花”,不但在婚紗店拍了“結婚照”,而且堂而皇哉地宣告年齡不是問題,戀愛無罪!
這一下子,可氣壞小伙子的母親。她說,我只有43歲,“新娘”竟然大過媽媽。本來“新娘”和“媽媽”是一對好朋友,也讓兒子到“新娘”的卡拉OK店工作,沒想到竟上演“吃老板,睡老板娘”這一幕鬧劇。
“少夫老妻“不是沒有見過。但年齡相差一倍幾近兩倍是很多人接受不來的“荒唐戀愛”,馬上令人懷疑這樣的畸戀的真實性和持久性,並從生理聯想到老婦會給這家庭帶來幸福和穩定嗎?這又是一宗更加不合邏輯的戀情。
假如倒回來男女易位,自然不成爭議,也在人們的思維中認為是正常和可被接受的事。
男人不僅可娶少妻,即使擁有三妻四妾也不被認為是違逆情理的。
由此可見,習慣和傳統往往給人的思維套上一個定型的概念。由於以上兩則新聞所牽涉的是女方年紀過大,世俗社會容不下這種愛情遊戲。也就是說,他們所享有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被認為不合邏輯,公然與常理對立,難免會被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
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習慣法理有時是被曲扭或另作解釋的。比如以上的兩位女性,是根據她們的“人權“來行事,是屬於不犯法的自由行為,容不得他人干涉。可是當她們跨出這大膽的一步時,她們便得承擔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與非議,甚至是刺耳的冷嘲熱諷。生為女人,在習俗方面經常都是吃虧的,那是因為儒家的思想依然深深烙在華人的思想中,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生活規範和思維邏輯。
壓力非議排山倒海
儒家思想是形成封建社會的主要支柱。中國和海外的華人千百年來繼承了和接受了“大男人主義”的體制,並用許多律法和傳統來朿縛女性與男人爭取平等的地位,以致即使封建制度已被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乃至社會主義制度,人的傳統觀念仍然沒有做太大的轉變。尤其是在生活習俗上,女人總是被擺在較低層的一面。男人可以做的,女人則不可以。女人被認定是依附在男人的世界中,或做男人背後的女人,古代的中國思想構成的邏輯學雖然也引進許多西方的思想,但總不能完全沖破儒家那一關。
因此,人們雖然尊重女性可以發揮其“人權”來造勢搞宣傳,尤其是在戀愛方面,但多數人還是接受不來非邏輯的“人權”。
其實,她們的行為不能歸納為“人權的鬥爭”,充其量不過是生活中的點綴品。表面上讓人感覺是與人權有關,實則是借“人權”之名,行非邏輯之道。她們忘記了在“人權”之內還有一個道德與倫理的大問題,更有生理年齡的問題。這當然不關是與非的問題,而是她們這樣子做,得承擔一切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可以對她們的“勇氣”給予肯定,但我們還是認為許多的問題會因不合邏輯而不容易排除困難。結局如何,就難預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