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民選的議員有兩種,一種是國會(下議院)的議員,另一種是各州的州議員,其他的上議員及市議員或縣議員都是委任的。
不論是民選的國會議員或州立法議員,他們都得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因為他們是人民通過票選選出的,當然也特別重視本身選區的民生問題。
選民選議員,受大氣候的影響比較多。當反風一吹起,反對黨人中選的機會比較大,反之就是執政黨佔上風。不管你是執政黨議員或反對黨議員,職責是一樣的。但若屬於執政黨人,且被封官做部長的,身份就有些不同,地位也較一般的後座議員或在野議員高一截,享有的待遇也比較高。因此相對來說,責任也比較重大,但是否稱職,是見仁見智的。
我們不說做高官的議員,就拿沒有官職的議員來說。他們的職責除了到國會或州議會發表演說,進行辯論和提詢問題外,在不開會的日子也得“應酬”大大小小的宴會,或為人民提供一些服務,協助解決民生問題。
協助解決民生
最常見的是議員們在宴會上口沫橫飛,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至於有沒有內容,是否言之有物就另當別論。
還有,常見的是議員們都愛在民生問題上表現一番,或指指水溝污穢,或道路下陷或衛生問題等等,不一而定,反正隔天見報即是,以證明其服務之勤勞,絕無失責。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國會議員也好,州議員也好,在服務方面確是比以前強,而且也不敢偷懶,否則會被選區人民破口大罵,也會被黨劃為不稱職的議員。
那些“服膺”於“黨紀”或對黨領袖忠心耿耿的議員,比較尖銳性的言論是寧可啞吧也不表態。既然無法在言詞上“向民交待”,唯有通過服務或接近人民來展示自己的才能。大概因為這樣,議員們的服務記錄真的有一匹布那麼長。一旦競選期到,候選人會自動印在傳單上自我宣傳一番。
過去,反對黨人都認為做議員不是這樣的,應該關注大課題,為民伸張正義才是。因此曾譏諷執政黨的議員只會“白天看水溝,晚上拜天空”的玩意兒,一碰上國家大事或民生大事。就“禁若寒蟬”,把責任交給黨領袖或政府去講。
現在的反對黨人,終於發現有些選區的人民對議員的要求似乎不高,只要經常可接觸到或勤於在選區走動就感到滿意,也不苛求議員先生小姐們有“傑出的表現和大膽的言論”。於是,這些年來反對黨議員也改變了作風,既要敢於揭露和鞭撻,也不忘提供服務。這對提高反對黨的形象,不無裨益。
說老實話,自從1995年以來,反對黨議員在檳州已幾乎不成正比例(與執政黨人數比較而言)。這是有諸多因素造成,也包括選民同樣需要服務型的議員(過去反對黨中有議員被人形容為“睡覺議員”,待到選舉時才動一動,對反對黨的形象有損)。1995年,我們看到檳州議會內剩下碩果僅存的反對黨州議員。可憐的章瑛孤軍作戰,倒也不負所望,表現可圈可點,讓人感覺到還有一把不同的聲音在吶喊。到了1999年,反對黨只能增加到3人,在總數33席中只有3席,連10%都不到,但行動黨依然故我,由羅興強取代了章瑛。
羅興強在中選州議員後,才讓人知道有這麼一個他,也稍為瞭解他是銀行界出身的。我對他的特別印象是他取代了章瑛,成為州議會內行動黨的一滴血脈,在其他方面對他所知不多。不過,這一年來他的表現總算讓人留下良好印象。他勤於服務,也勤於講話,算是合格與稱職的州議員。
最令我改變對他的看法是本屆的檳州立法議會上,他的講話幾乎是爆炸性的,對課題的評議也恰到好處,正是人民所要聽的話。我姑且舉兩個事例來說。其一,他借辯論檳州元首演詞之便,巧妙地插進一段題外話,指有議員涉及緋聞。雖未指名道姓,確實教人眼前一亮,充份地在議會的場合,行使州議員的特權。
這樣的事不論有否論據,卻不構成誹謗。由於事件的敏感涉及了政黨的穩定性,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來龍去脈。好像個把月前已有傳聞,沒想到羅興強拿來當炸藥一轟。也許這是個沒有結局(也許已沒有也許)的故事,但也夠讓黨頭痛的了。如何收拾殘局,且拭目以待。
其二,他也不厭其煩在報章上數落檳州發展機構的不是,又在州議會內挑起人們的注意力,再加上國陣的後座議員林武燦等的追根究底,結果讓人民有機會知道檳州發展機構已是需要向銀行借貸一億六千餘萬元來應付開支;又知道在股市投資中也失手,虧了1千300萬元。還有,屬下的11間子公司3年來也虧損了8千萬元,再加上其他的報導指檳州發展機構買了高地卻又未發展等等,抖開了人們所希望知道的“真相”。
檳州發展機構成立於70年代,是檳州政府的“經濟艦隊”,一向來給人的觀念是賺錢來發展檳州。未想到經濟風暴一來,再加上其他因素,發展機構也燒傷了手腳,成為負數的公司。未來的日子如何,則是個未知數。
其實多年以來,檳州發展機構的經濟活動少有向外交待,人民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不解。如今得以曝光一些,是由州議員逼出來的,算是一樁好事。
人民一知半解
既然是州政府的公司,也就是檳州人民有份的,採取透明度和公開向人民交待是必要的,不然許多人只知道有檳州發展機構,卻不知道它的業務涵蓋到甚麼範圍和其經濟情況。
身為一名州議員,對檳州的重要問題進行分析和瞭解是十分重要的。但這需要做功課,而且平常要閱讀資料,吸收知識,以提昇自己的文化水平,這樣才能用數據來服人。否則講了不著邊際的話,或“人云亦云”的陳腔濫調,是有負人民的期望的。人民要的是肯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議員,而且要有負責任的精神,敢於表達和勇於揭發。我從羅興強的身上看到新一代議員的新形象。雖然他還年輕,經驗不足,但他的政治功課做得不錯,應該鼓掌,鼓勵他以後有更好的表現。
由於有許多課題是執政黨人避重就輕的,這就顯得反對黨議員存在的重要性。因此多幾個羅興強也許能為檳州帶來一個政治新氣象。 (
Celcom 019 & 013 用戶可通過手機訂閱《星洲簡訊伴我行》 資訊配套。訂閱24小時後開始為您傳送最新消息!方法:輸入REG SCALL傳到77770,月費RM7.00,更多配套按這裡。
不論是民選的國會議員或州立法議員,他們都得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因為他們是人民通過票選選出的,當然也特別重視本身選區的民生問題。
選民選議員,受大氣候的影響比較多。當反風一吹起,反對黨人中選的機會比較大,反之就是執政黨佔上風。不管你是執政黨議員或反對黨議員,職責是一樣的。但若屬於執政黨人,且被封官做部長的,身份就有些不同,地位也較一般的後座議員或在野議員高一截,享有的待遇也比較高。因此相對來說,責任也比較重大,但是否稱職,是見仁見智的。
我們不說做高官的議員,就拿沒有官職的議員來說。他們的職責除了到國會或州議會發表演說,進行辯論和提詢問題外,在不開會的日子也得“應酬”大大小小的宴會,或為人民提供一些服務,協助解決民生問題。
協助解決民生
最常見的是議員們在宴會上口沫橫飛,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至於有沒有內容,是否言之有物就另當別論。
還有,常見的是議員們都愛在民生問題上表現一番,或指指水溝污穢,或道路下陷或衛生問題等等,不一而定,反正隔天見報即是,以證明其服務之勤勞,絕無失責。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國會議員也好,州議員也好,在服務方面確是比以前強,而且也不敢偷懶,否則會被選區人民破口大罵,也會被黨劃為不稱職的議員。
那些“服膺”於“黨紀”或對黨領袖忠心耿耿的議員,比較尖銳性的言論是寧可啞吧也不表態。既然無法在言詞上“向民交待”,唯有通過服務或接近人民來展示自己的才能。大概因為這樣,議員們的服務記錄真的有一匹布那麼長。一旦競選期到,候選人會自動印在傳單上自我宣傳一番。
過去,反對黨人都認為做議員不是這樣的,應該關注大課題,為民伸張正義才是。因此曾譏諷執政黨的議員只會“白天看水溝,晚上拜天空”的玩意兒,一碰上國家大事或民生大事。就“禁若寒蟬”,把責任交給黨領袖或政府去講。
現在的反對黨人,終於發現有些選區的人民對議員的要求似乎不高,只要經常可接觸到或勤於在選區走動就感到滿意,也不苛求議員先生小姐們有“傑出的表現和大膽的言論”。於是,這些年來反對黨議員也改變了作風,既要敢於揭露和鞭撻,也不忘提供服務。這對提高反對黨的形象,不無裨益。
說老實話,自從1995年以來,反對黨議員在檳州已幾乎不成正比例(與執政黨人數比較而言)。這是有諸多因素造成,也包括選民同樣需要服務型的議員(過去反對黨中有議員被人形容為“睡覺議員”,待到選舉時才動一動,對反對黨的形象有損)。1995年,我們看到檳州議會內剩下碩果僅存的反對黨州議員。可憐的章瑛孤軍作戰,倒也不負所望,表現可圈可點,讓人感覺到還有一把不同的聲音在吶喊。到了1999年,反對黨只能增加到3人,在總數33席中只有3席,連10%都不到,但行動黨依然故我,由羅興強取代了章瑛。
羅興強在中選州議員後,才讓人知道有這麼一個他,也稍為瞭解他是銀行界出身的。我對他的特別印象是他取代了章瑛,成為州議會內行動黨的一滴血脈,在其他方面對他所知不多。不過,這一年來他的表現總算讓人留下良好印象。他勤於服務,也勤於講話,算是合格與稱職的州議員。
最令我改變對他的看法是本屆的檳州立法議會上,他的講話幾乎是爆炸性的,對課題的評議也恰到好處,正是人民所要聽的話。我姑且舉兩個事例來說。其一,他借辯論檳州元首演詞之便,巧妙地插進一段題外話,指有議員涉及緋聞。雖未指名道姓,確實教人眼前一亮,充份地在議會的場合,行使州議員的特權。
這樣的事不論有否論據,卻不構成誹謗。由於事件的敏感涉及了政黨的穩定性,一時之間,也說不清楚來龍去脈。好像個把月前已有傳聞,沒想到羅興強拿來當炸藥一轟。也許這是個沒有結局(也許已沒有也許)的故事,但也夠讓黨頭痛的了。如何收拾殘局,且拭目以待。
其二,他也不厭其煩在報章上數落檳州發展機構的不是,又在州議會內挑起人們的注意力,再加上國陣的後座議員林武燦等的追根究底,結果讓人民有機會知道檳州發展機構已是需要向銀行借貸一億六千餘萬元來應付開支;又知道在股市投資中也失手,虧了1千300萬元。還有,屬下的11間子公司3年來也虧損了8千萬元,再加上其他的報導指檳州發展機構買了高地卻又未發展等等,抖開了人們所希望知道的“真相”。
檳州發展機構成立於70年代,是檳州政府的“經濟艦隊”,一向來給人的觀念是賺錢來發展檳州。未想到經濟風暴一來,再加上其他因素,發展機構也燒傷了手腳,成為負數的公司。未來的日子如何,則是個未知數。
其實多年以來,檳州發展機構的經濟活動少有向外交待,人民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不解。如今得以曝光一些,是由州議員逼出來的,算是一樁好事。
人民一知半解
既然是州政府的公司,也就是檳州人民有份的,採取透明度和公開向人民交待是必要的,不然許多人只知道有檳州發展機構,卻不知道它的業務涵蓋到甚麼範圍和其經濟情況。
身為一名州議員,對檳州的重要問題進行分析和瞭解是十分重要的。但這需要做功課,而且平常要閱讀資料,吸收知識,以提昇自己的文化水平,這樣才能用數據來服人。否則講了不著邊際的話,或“人云亦云”的陳腔濫調,是有負人民的期望的。人民要的是肯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議員,而且要有負責任的精神,敢於表達和勇於揭發。我從羅興強的身上看到新一代議員的新形象。雖然他還年輕,經驗不足,但他的政治功課做得不錯,應該鼓掌,鼓勵他以後有更好的表現。
由於有許多課題是執政黨人避重就輕的,這就顯得反對黨議員存在的重要性。因此多幾個羅興強也許能為檳州帶來一個政治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