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998年9月政府採取斷然行動,實施資金管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議。反對的意見認為這是開倒車,不像是個自由開放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顯示我國走向孤立主義,在經濟上切斷自由流通。長期而言,他們並不看好這樣的反常煞車。
贊成者認為有助於穩定馬幣的幣值,不致朝落夕滑,弄得人心惶惶。至少從事生意的人知道馬幣兌美元的定位是3.80元對1美元,即使是為孩子匯寄教育費,也有個盤算。不論是出口或進口,都有個標準。這樣一來,可使市場趨向穩定而不會動蕩不安。
當然,實施貨幣管制政策是一項痛苦和慘痛的經驗。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除了社會主義和閉門自守的國家外,推行資本主義的國家不會這樣做,除了社會主義和閉門自守的國家外。因此,馬來西亞這一絕招,讓一些人感覺到這個資本主義國家也使用社會主義手段,與整個世界(指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系)格格不入,必然會有反效果,也會有負面影響。
斷然措施皆是相對
刀是兩邊利的。任何斷然的措施都是相對的,有正面的影響,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正如實施資金管制政策是毀譽參半的。政府不會不知道,只是迫於形勢急緊。在不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援助下,除了大轉彎之外,已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了。
在資金管制下,有幾項嚴竣的措施:
(1)強硬規定馬幣兌美元的兌換價值,不再自由浮動。切斷貨幣自由買賣乃至投機。
(2)對外資進行管制:凡是進入我國的外資,必須逗留至少一年,並實施30%的撤資稅,以制止炒家在股市興風作浪。
(3)停止馬幣繼續流失,對出國人士採取控制手段,必須填寫表格。
(4)馬幣不在國外流通,必須在限定的日期回流國家,否則一概作廢。
(5)廢除馬幣500元及1千元的大張鈔票,避免被輕易攜巨款出國。
(6)暫時不承認新加坡自動撮合國際股市。
由於這突如其來的大手術,很多人馬上感受到馬來西亞的經濟政策在作180度大轉變,彷彿向社會主義看齊。這樣一來,國人不論在經濟上作任何舉動,都不再像以前那麼自由自在了。
過去我們向外國人炫燿並歡迎他們大量把錢拿進馬來西亞,理由是:我們沒有貨幣管制,也讓資金自由進出。你可以今日把錢帶進來,明日把錢帶走。你賺到的錢也可隨時外調,總之沒有限制。一切按資本主義的規律行事。
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國人出門帶馬幣也很方便,外國銀行接受,且有牌價顯現兌換率。馬幣成為國際上的一種流通貨幣。這並不是每個國家享有的地位,而馬來西亞這樣一個小國,確能使馬幣擠入國際市場,也算是一個成功。
曾幾何時,資金管制一生效後,我國的貨幣地位一落千丈。外國銀行紛紛將馬幣除牌。國人在外國旅行時,不能再以馬幣進行兌換,我們失去昔日的榮耀。
有人這樣認為:資金管制只適於短期措施,不能長期保持,否則馬來西亞在經濟上將逐漸與國際脫節,退回本位主義。這對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來說,是弊多於利。
雖然如此,我國政府仍然認為值得一試。儘管備受評議,但不這樣做,政府認為將無從控制經濟,甚至在經濟上陷入不知所措。一方面,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有機會按固定匯率進行,且因馬幣自我貶值(從2.50元兌1美元到3.80元兌1美元),刺激出口,導致對外貿易有了盈利,也增加了國家的外匯儲備金,去年4月高達345億美元。
另一方面,我國的股市節節敗退,外資(短期資金)大大減少介入股市進行買賣。能撤的就撤,入場的數目有限,外國基金不再視馬股市為一投資(或投機)場所,因為他們的自由受到限制,且要付撤資稅。
表面上,我國的股市維持在綜指600點的水平,實則二三線股已潰不成軍,總體來說只能漂浮在400點左右。近些月來股市跌多升少,且有人預測將會跌破500點水平,二三線股更是“慘不忍睹”。
外來直接投資減少
有鑑於外來直接投資的減少,如果不全面撤消外資的撤資稅的話,很可能使股市價格一跌再跌(政府在1999年放寬限制,允許外資在12個月內撤退,但必須付30%撤資稅。2000年10月,又再進一步調低至10%,可是仍未見有鼓勵性,股市依然充滿愁雲慘霧)。
較為嚴重的是,我國的資金不斷流失,副財長拿督陳廣才不久前揭露有人以不法手段大量調走資金,削弱我國的外匯儲備金。以下數目可以明顯看出:去年蒙受6億5千萬美元的淨資金流失,今年首季再流失2億餘萬美元。4月份更形嚴重,單單兩個星期內再外流1億7千餘萬美元。這一嚴重流失,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金只剩272億美元。
這反映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調走資金。其中一個強烈的理由是擔心馬幣會再貶值至4.20元兌1美元。
政府撤消撤資稅和放寬其他管制後,包括新加坡自動撮合國際股市的問題大致上行將解決,已把資金管制訂在只剩最後一道防線:馬幣仍固定其匯率,但如果區域貨幣再下跌的話,馬幣要堅守這防線,誠非易事,因為這將會影響原本已萎縮的出口貿易。
從政府(不論是自願或不得已)的解除資金管制的各項限制,可以看出它已面對衝擊,也反映出資金管制難敵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的壓力。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在世界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後,我國已沒有太大的選擇,最終唯有放棄管制,重新納入國際經濟市場。它究竟對國人是利多或弊多,不久便可見端倪。這種不得已的走回原位,說明西方的國際壓力似乎銳不可擋! (
Celcom 019 & 013 用戶可通過手機訂閱《星洲簡訊伴我行》 資訊配套。訂閱24小時後開始為您傳送最新消息!方法:輸入REG SCALL傳到77770,月費RM7.00,更多配套按這裡。
贊成者認為有助於穩定馬幣的幣值,不致朝落夕滑,弄得人心惶惶。至少從事生意的人知道馬幣兌美元的定位是3.80元對1美元,即使是為孩子匯寄教育費,也有個盤算。不論是出口或進口,都有個標準。這樣一來,可使市場趨向穩定而不會動蕩不安。
當然,實施貨幣管制政策是一項痛苦和慘痛的經驗。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除了社會主義和閉門自守的國家外,推行資本主義的國家不會這樣做,除了社會主義和閉門自守的國家外。因此,馬來西亞這一絕招,讓一些人感覺到這個資本主義國家也使用社會主義手段,與整個世界(指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系)格格不入,必然會有反效果,也會有負面影響。
斷然措施皆是相對
刀是兩邊利的。任何斷然的措施都是相對的,有正面的影響,也會有負面的影響。正如實施資金管制政策是毀譽參半的。政府不會不知道,只是迫於形勢急緊。在不接受國際貨幣基金援助下,除了大轉彎之外,已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了。
在資金管制下,有幾項嚴竣的措施:
(1)強硬規定馬幣兌美元的兌換價值,不再自由浮動。切斷貨幣自由買賣乃至投機。
(2)對外資進行管制:凡是進入我國的外資,必須逗留至少一年,並實施30%的撤資稅,以制止炒家在股市興風作浪。
(3)停止馬幣繼續流失,對出國人士採取控制手段,必須填寫表格。
(4)馬幣不在國外流通,必須在限定的日期回流國家,否則一概作廢。
(5)廢除馬幣500元及1千元的大張鈔票,避免被輕易攜巨款出國。
(6)暫時不承認新加坡自動撮合國際股市。
由於這突如其來的大手術,很多人馬上感受到馬來西亞的經濟政策在作180度大轉變,彷彿向社會主義看齊。這樣一來,國人不論在經濟上作任何舉動,都不再像以前那麼自由自在了。
過去我們向外國人炫燿並歡迎他們大量把錢拿進馬來西亞,理由是:我們沒有貨幣管制,也讓資金自由進出。你可以今日把錢帶進來,明日把錢帶走。你賺到的錢也可隨時外調,總之沒有限制。一切按資本主義的規律行事。
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國人出門帶馬幣也很方便,外國銀行接受,且有牌價顯現兌換率。馬幣成為國際上的一種流通貨幣。這並不是每個國家享有的地位,而馬來西亞這樣一個小國,確能使馬幣擠入國際市場,也算是一個成功。
曾幾何時,資金管制一生效後,我國的貨幣地位一落千丈。外國銀行紛紛將馬幣除牌。國人在外國旅行時,不能再以馬幣進行兌換,我們失去昔日的榮耀。
有人這樣認為:資金管制只適於短期措施,不能長期保持,否則馬來西亞在經濟上將逐漸與國際脫節,退回本位主義。這對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來說,是弊多於利。
雖然如此,我國政府仍然認為值得一試。儘管備受評議,但不這樣做,政府認為將無從控制經濟,甚至在經濟上陷入不知所措。一方面,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有機會按固定匯率進行,且因馬幣自我貶值(從2.50元兌1美元到3.80元兌1美元),刺激出口,導致對外貿易有了盈利,也增加了國家的外匯儲備金,去年4月高達345億美元。
另一方面,我國的股市節節敗退,外資(短期資金)大大減少介入股市進行買賣。能撤的就撤,入場的數目有限,外國基金不再視馬股市為一投資(或投機)場所,因為他們的自由受到限制,且要付撤資稅。
表面上,我國的股市維持在綜指600點的水平,實則二三線股已潰不成軍,總體來說只能漂浮在400點左右。近些月來股市跌多升少,且有人預測將會跌破500點水平,二三線股更是“慘不忍睹”。
外來直接投資減少
有鑑於外來直接投資的減少,如果不全面撤消外資的撤資稅的話,很可能使股市價格一跌再跌(政府在1999年放寬限制,允許外資在12個月內撤退,但必須付30%撤資稅。2000年10月,又再進一步調低至10%,可是仍未見有鼓勵性,股市依然充滿愁雲慘霧)。
較為嚴重的是,我國的資金不斷流失,副財長拿督陳廣才不久前揭露有人以不法手段大量調走資金,削弱我國的外匯儲備金。以下數目可以明顯看出:去年蒙受6億5千萬美元的淨資金流失,今年首季再流失2億餘萬美元。4月份更形嚴重,單單兩個星期內再外流1億7千餘萬美元。這一嚴重流失,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金只剩272億美元。
這反映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調走資金。其中一個強烈的理由是擔心馬幣會再貶值至4.20元兌1美元。
政府撤消撤資稅和放寬其他管制後,包括新加坡自動撮合國際股市的問題大致上行將解決,已把資金管制訂在只剩最後一道防線:馬幣仍固定其匯率,但如果區域貨幣再下跌的話,馬幣要堅守這防線,誠非易事,因為這將會影響原本已萎縮的出口貿易。
從政府(不論是自願或不得已)的解除資金管制的各項限制,可以看出它已面對衝擊,也反映出資金管制難敵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的壓力。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在世界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後,我國已沒有太大的選擇,最終唯有放棄管制,重新納入國際經濟市場。它究竟對國人是利多或弊多,不久便可見端倪。這種不得已的走回原位,說明西方的國際壓力似乎銳不可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