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蒼祐畢生難忘的是他在英國結識了來自中國的蕭乾。
蕭乾比他長9歲。出生於1910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先主修英國文學,後轉入新聞系,在校時即當記者。1935年正式成為《大公報》的編輯,也做採訪工作,1938年派到香港。
1939年,蕭乾被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聘為中文講師,年薪英磅250,旅費自備,合同一年。
由於條件欠佳,蕭乾想放棄這份工作,但被香港《大公報》社長知悉,勸他接受聘約,並擔任《大公報》駐倫敦通訊員。
蕭乾來到英國,除了教學外,還為馬來亞的華裔留學生開華文補習班。就這樣他和林蒼祐成為師生,接著發展成為摯友和莫逆之交。
當然林蒼祐有許多不同膚色、不同年齡或相同膚色朋友、導師和同學,但他和蕭乾之間似乎沒有隔閡。他們之間的年齡距離和不同地域已被他們的心靈交流而溶化了。
蕭乾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沒有架子,喜於結交。在他教華文班的時候,發現林蒼祐是學得最起勁的一個。
他注意到蒼祐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憑著做記者的直覺,蕭乾放下老師的身份,和蒼祐打交道。
蕭乾說:“我是來自中國的一名記者,現在仍然擔任《大公報》駐倫敦通訊員,很高興有你這麼一位學生。”
蒼祐回答道:“我的中文不行,來到倫敦後,覺得應該爭取機會學習華文。你會是我的一位很好的中文老師。我是來自馬來亞的學生,我讀過中國哲學家和偉人的書。我想我以後可以向你瞭解更多關於中國的思想和對時局的看法。”
無可否認的,蕭乾是蒼祐的長輩,他對中國的瞭解甚深。作為一個對知識貪婪的蒼祐來說,蕭乾是啟開他認識中國的其中一個重要人物。
師徒倆感情深厚
他們兩人經常在一起,有的時候是他來蒼祐住的地方,有時候是蒼祐到蕭乾的住所。當然他們也相互介紹周圍的朋友給對方認識。
不過,蕭乾對科學提不起興趣,當蒼祐他們一班人在討論科學問題時,蕭乾不參加。若談到文學和創作的問題,蕭乾興致百倍。
蒼祐也因為認識了蕭乾而對文學加倍興趣,他們研究文學的路向和派別。他發現到蕭乾在創作上是浪漫主義者,作品充滿情感和對美好的追求。
蕭乾的一部英文作品《蠶》是蒼祐最欣賞的。這裡頭啟發很重要的哲理。蠶吐絲,然後由工人將絲製成絲綢,這其中的過程反映了中國的獨特手工藝。
另一方面,蠶吐絲也引出一句成語:“作蠶自縛”。換句話說,不懂得好好將絲製成絲布,這種絲就會困死自己。
雖然蒼祐不是“浪漫主義”的寫作者,但曾出版過一本用英文寫成的詩集。足見他在學生時代表現了他的多才多藝。
不寧唯是,蒼祐還是一名繪畫者。他的一部作品曾參加國際展出。
他和蕭乾之間由師生而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友誼,是人世間少有的動人事蹟。雖然日後兩人天南地北,生活在不同國度的國家裡,蒼祐和蕭乾的感情永不褪色。
(星洲互動‧授權刊登:謝詩堅(1988年稿)‧2001/03/10)
蕭乾比他長9歲。出生於1910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先主修英國文學,後轉入新聞系,在校時即當記者。1935年正式成為《大公報》的編輯,也做採訪工作,1938年派到香港。
1939年,蕭乾被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聘為中文講師,年薪英磅250,旅費自備,合同一年。
由於條件欠佳,蕭乾想放棄這份工作,但被香港《大公報》社長知悉,勸他接受聘約,並擔任《大公報》駐倫敦通訊員。
蕭乾來到英國,除了教學外,還為馬來亞的華裔留學生開華文補習班。就這樣他和林蒼祐成為師生,接著發展成為摯友和莫逆之交。
當然林蒼祐有許多不同膚色、不同年齡或相同膚色朋友、導師和同學,但他和蕭乾之間似乎沒有隔閡。他們之間的年齡距離和不同地域已被他們的心靈交流而溶化了。
蕭乾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沒有架子,喜於結交。在他教華文班的時候,發現林蒼祐是學得最起勁的一個。
他注意到蒼祐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憑著做記者的直覺,蕭乾放下老師的身份,和蒼祐打交道。
蕭乾說:“我是來自中國的一名記者,現在仍然擔任《大公報》駐倫敦通訊員,很高興有你這麼一位學生。”
蒼祐回答道:“我的中文不行,來到倫敦後,覺得應該爭取機會學習華文。你會是我的一位很好的中文老師。我是來自馬來亞的學生,我讀過中國哲學家和偉人的書。我想我以後可以向你瞭解更多關於中國的思想和對時局的看法。”
無可否認的,蕭乾是蒼祐的長輩,他對中國的瞭解甚深。作為一個對知識貪婪的蒼祐來說,蕭乾是啟開他認識中國的其中一個重要人物。
他們兩人經常在一起,有的時候是他來蒼祐住的地方,有時候是蒼祐到蕭乾的住所。當然他們也相互介紹周圍的朋友給對方認識。
不過,蕭乾對科學提不起興趣,當蒼祐他們一班人在討論科學問題時,蕭乾不參加。若談到文學和創作的問題,蕭乾興致百倍。
蒼祐也因為認識了蕭乾而對文學加倍興趣,他們研究文學的路向和派別。他發現到蕭乾在創作上是浪漫主義者,作品充滿情感和對美好的追求。
蕭乾的一部英文作品《蠶》是蒼祐最欣賞的。這裡頭啟發很重要的哲理。蠶吐絲,然後由工人將絲製成絲綢,這其中的過程反映了中國的獨特手工藝。
另一方面,蠶吐絲也引出一句成語:“作蠶自縛”。換句話說,不懂得好好將絲製成絲布,這種絲就會困死自己。
雖然蒼祐不是“浪漫主義”的寫作者,但曾出版過一本用英文寫成的詩集。足見他在學生時代表現了他的多才多藝。
不寧唯是,蒼祐還是一名繪畫者。他的一部作品曾參加國際展出。
他和蕭乾之間由師生而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友誼,是人世間少有的動人事蹟。雖然日後兩人天南地北,生活在不同國度的國家裡,蒼祐和蕭乾的感情永不褪色。
(星洲互動‧授權刊登:謝詩堅(1988年稿)‧200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