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蒼祐於1944年考取醫學博士後,他不想回家轉,因為日本軍國主義者仍然在馬來亞進行殘暴的統治。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甚麼呢?他要去中國看個究竟。雖然中國仍處在日本蝗軍的侵略中,但抗日的情緒十分高昂,也就激發一些血氣方剛的青年投入抗戰的洪流。
1944年,希特勒已經作困獸斗。盟軍的反攻最終於1945年5月迫使納粹德軍投降。這樣一來,美國有更多時間來面對日本蝗軍的挑釁。而在亞洲方面,中國是日本侵略者的最主要戰場,由於時局使然,促使國共合作抗戰,重慶成為重要的地點。
林蒼祐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和一批留學生經印度轉赴滿目瘡痍的中國。
他的第一個落腳地是重慶。
重慶在1944年和45年間揚名國際。當時日本侵略軍企圖在佔有中國重要城鎮後,準備展開更大規模的殘殺。
盡管1945年4月希特勒戰敗,且受到蘇聯的反擊,但日本蝗軍仍在作垂死的掙扎。就這樣,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會了面,雙方代表也於10月10日簽署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這就是歷史上的“雙十協定。”
林蒼祐在重慶時只是擔任醫務工作,未介入當時的中國政治,卻目睹這一切變化,他先是在國際著名醫學博士林可勝的醫務所工作,接著擔任軍醫署戰外勤務設計監察委員會的醫生職務。
醫生護士結良緣
在這個時候,蒼祐邂逅了來自湖北的姑娘。這個姑娘是在紅十字會旗下擔任救護工作。由於職務上的關係,蒼祐不久就和這位姑娘談起戀愛。
這個姑娘不是別人,就是今日的林蒼祐夫人──吳欣燕。
吳欣燕,另外一個名字叫杏蓉。出生在富有的家庭,父親有土地和工廠,主要生產棉紗。但姑娘在戰亂的年代好動,不做千金小姐,而是表露了人道主義的精神,毅然參加紅十字會,來到重慶擔任護士工作,為傷兵和病人服務。
欣燕在高中畢業那年,曾投考大學。第1次考不上,因為那時的大學收生有限,裙帶風很濃厚,需要走後門才能入學。她不要這樣的引薦,寧可不入大學。
後來,她憑著不懈的努力,終於考進燕京大學。可惜由於時局動亂,她沒有完成大學教育就投身於社會服務。
認識欣燕是蒼祐人生的第2個轉捩點(大學教育應該是第1個轉捩點)。
中國的大地對於蒼祐是很陌生的,他舉目無親,入息有限,以致經常捉襟見肘。好心的欣燕不但在精神上給他鼓舞,同時在經濟上也提供支援;更經常教導蒼祐把華語學好。
雖然蒼祐在英國時曾跟隨蕭乾學華語,但平日少有機會交談,以致在初期所講的華語好像是日本人學講華語,音調生硬。
愛人成華文導師
有一天,吳欣燕取笑蒼祐:“我的大醫生,你的華語怎麼講得這麼難聽。好心你認真地學學吧!”
蒼祐苦笑說:“我一向來講英語慣了,講華語一直難以啟齒,真抱歉!”
“別急,我教你講華語吧。華語的拼音是與英語不同的。日子久了,你自然會把華語講好。像你這樣聰明的人,肯定很快學會的。”欣燕一邊安慰一邊勉勵。
如果說蕭乾是蒼祐的第一個華文老師,那麼欣燕是他的第二個華文導師。這個華文導師一教就是一輩子。
事實上,除了華語不大行外,蒼祐樣樣都行。他不但是位好醫生,而且態度認真,因而受到賞識,後來被調派到更重要的部門。
他被安排負責藥品部門,倉庫內有許多名貴藥品,但從未想到從中牟利。雖然在中國行醫很苦,要發達幾難,可是他沒有任何邪念。
以蒼祐的出生來說,他是屬於富有階級,不愁衣食住行。只是礙於當時馬來亞淪陷,他和在檳城行醫的父親斷絕音訊,根本無法匯錢給蒼祐。
沒關係,窮醫生遇上好心的吳欣燕,經常塞些錢給蒼祐或請他吃東西。
蒼祐不肯,他說:“我不需要錢,我已經夠吃夠用了。”
欣燕有點尷尬,但鼓起小嘴故作惱怒半開玩笑道:“人家好心給你就留在身邊用吧!戰爭隨時爆發,到時逃亡一來,可能你我都會被沖散。那時你要找欣燕就找不到了。”
(星洲互動‧授權刊登:謝詩堅(1988年稿)‧2001/03/10)
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甚麼呢?他要去中國看個究竟。雖然中國仍處在日本蝗軍的侵略中,但抗日的情緒十分高昂,也就激發一些血氣方剛的青年投入抗戰的洪流。
1944年,希特勒已經作困獸斗。盟軍的反攻最終於1945年5月迫使納粹德軍投降。這樣一來,美國有更多時間來面對日本蝗軍的挑釁。而在亞洲方面,中國是日本侵略者的最主要戰場,由於時局使然,促使國共合作抗戰,重慶成為重要的地點。
林蒼祐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和一批留學生經印度轉赴滿目瘡痍的中國。
他的第一個落腳地是重慶。
重慶在1944年和45年間揚名國際。當時日本侵略軍企圖在佔有中國重要城鎮後,準備展開更大規模的殘殺。
盡管1945年4月希特勒戰敗,且受到蘇聯的反擊,但日本蝗軍仍在作垂死的掙扎。就這樣,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會了面,雙方代表也於10月10日簽署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這就是歷史上的“雙十協定。”
林蒼祐在重慶時只是擔任醫務工作,未介入當時的中國政治,卻目睹這一切變化,他先是在國際著名醫學博士林可勝的醫務所工作,接著擔任軍醫署戰外勤務設計監察委員會的醫生職務。
醫生護士結良緣
在這個時候,蒼祐邂逅了來自湖北的姑娘。這個姑娘是在紅十字會旗下擔任救護工作。由於職務上的關係,蒼祐不久就和這位姑娘談起戀愛。
這個姑娘不是別人,就是今日的林蒼祐夫人──吳欣燕。
吳欣燕,另外一個名字叫杏蓉。出生在富有的家庭,父親有土地和工廠,主要生產棉紗。但姑娘在戰亂的年代好動,不做千金小姐,而是表露了人道主義的精神,毅然參加紅十字會,來到重慶擔任護士工作,為傷兵和病人服務。
欣燕在高中畢業那年,曾投考大學。第1次考不上,因為那時的大學收生有限,裙帶風很濃厚,需要走後門才能入學。她不要這樣的引薦,寧可不入大學。
後來,她憑著不懈的努力,終於考進燕京大學。可惜由於時局動亂,她沒有完成大學教育就投身於社會服務。
認識欣燕是蒼祐人生的第2個轉捩點(大學教育應該是第1個轉捩點)。
中國的大地對於蒼祐是很陌生的,他舉目無親,入息有限,以致經常捉襟見肘。好心的欣燕不但在精神上給他鼓舞,同時在經濟上也提供支援;更經常教導蒼祐把華語學好。
雖然蒼祐在英國時曾跟隨蕭乾學華語,但平日少有機會交談,以致在初期所講的華語好像是日本人學講華語,音調生硬。
愛人成華文導師
有一天,吳欣燕取笑蒼祐:“我的大醫生,你的華語怎麼講得這麼難聽。好心你認真地學學吧!”
蒼祐苦笑說:“我一向來講英語慣了,講華語一直難以啟齒,真抱歉!”
“別急,我教你講華語吧。華語的拼音是與英語不同的。日子久了,你自然會把華語講好。像你這樣聰明的人,肯定很快學會的。”欣燕一邊安慰一邊勉勵。
如果說蕭乾是蒼祐的第一個華文老師,那麼欣燕是他的第二個華文導師。這個華文導師一教就是一輩子。
事實上,除了華語不大行外,蒼祐樣樣都行。他不但是位好醫生,而且態度認真,因而受到賞識,後來被調派到更重要的部門。
他被安排負責藥品部門,倉庫內有許多名貴藥品,但從未想到從中牟利。雖然在中國行醫很苦,要發達幾難,可是他沒有任何邪念。
以蒼祐的出生來說,他是屬於富有階級,不愁衣食住行。只是礙於當時馬來亞淪陷,他和在檳城行醫的父親斷絕音訊,根本無法匯錢給蒼祐。
沒關係,窮醫生遇上好心的吳欣燕,經常塞些錢給蒼祐或請他吃東西。
蒼祐不肯,他說:“我不需要錢,我已經夠吃夠用了。”
欣燕有點尷尬,但鼓起小嘴故作惱怒半開玩笑道:“人家好心給你就留在身邊用吧!戰爭隨時爆發,到時逃亡一來,可能你我都會被沖散。那時你要找欣燕就找不到了。”
(星洲互動‧授權刊登:謝詩堅(1988年稿)‧200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