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進黨(Radical Party)是50年代初期檳州的政治產物之一。它的發起人之一是最年輕的殖民地議員林蒼祐醫生。
當林蒼祐在取得夫人的點頭後,召集一般友好商討組織一個新政黨。這些人都是受英文教育的知識份子。
幾乎同一個時期,勞工黨成立,而拿督翁也脫離巫統另起爐灶,組織獨立馬來亞黨。
很明顯的,急進黨是繼馬來亞民主同盟黨後的另一個不講種族主義的民主政黨,但它沒有像民主同盟黨那樣具有左傾的影子,而是標榜多元路線,有異於巫統和馬華的單一種族路線。
這個黨在林蒼祐的積極走動和拉攏下,於1951年6月19日在威斯蘭英校禮堂舉行成立大會,其目的是要趕上參加第一次的檳城市政局議員選舉。約有100人出席,包括律師、醫生、議員等。林蒼祐擔任司儀,他說:“今晚召集大家開會,是要組織一個新政黨,以便派出候選人參加行將舉行的第一次市政局選舉。現在我們需要選出一位臨時主席主持會議。”
結果公推林注旺律師為臨時主席。經眾人討論後,一致接納將黨定名為急進黨。
雖然名為“急進”,其實急進黨並不急進,也不極端,而是走中間的溫和路線。
在眾人支持成立急進黨後,主席宣佈休息5分鐘,讓與會有機會交換意見,選出第一屆執委。
執委會人才眾多
復會後,林注旺眾望所歸,當選主席。對於年輕的林蒼祐而言,他不認為應爭做主席,他有的是時間和時機,結果他當選3位副主席之一。另兩位副主席是再阿比丁(馬來國民聯合機構檳城主席)及徐瑞意(聯合邦立法議員,等於今日的國會
議員)。秘書是錫蘭籍青年律師山尼比禮(他後來曾出任喬治市議會秘書)、督察李天柱律師、財政李洪章會計師。
委員5人:美農醫生(殖民地議員)、阿里亞醫生、達斯(浮羅英校教員,鄉村局議員)、菲伯律師及葉真寶律師。
葉真寶小姐是著名大富豪葉祖意的孫女。葉祖意年輕時是剃頭匠,後來發跡成為銀行家,萬興利銀行是由他一手創辦。
急進黨組成後,未有明確的政綱提要,但不斷強調以服務人民為主要任務。言下之意,是要傾全力攻打市議會。
喬治市市政局議員局部選舉是英殖民地政府為表示崇尚民主制的第一個步驟,用以緩和馬來亞各政黨要求走向自治的壓力。這也是馬來亞聯合邦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議會選舉。
在過去,凡是議員都是委任的,雖然各有關代表性的團體可推薦候選人;例如戰後由英政府委任的市議員有平章會館的王學才醫生、英屬海峽殖民地華人公會的李長景醫生、檳城海峽殖民地公會的古密、檳城西商會的馬丁、檳城中華總商會的林耀椿,政府直接委任的有7人(其中包括邱善佑),全部12人。
首次選舉未角逐
根據市政局法令,新議會將選出9名議員,另6人由英政府委任,合共15人。在選區方面只劃分3個:即加拉歪區、日落洞區各丹絨區。不論是政黨候選人或獨立人士均可以參加提名。
3個選區將根據票數的多寡各選出3名候選人。例如加拉歪區有3人將會中選,得票最高者任期3年,第2高者任期2年,第3高者任期1年,餘者落選。這種輪流製造成市政局每年都有選舉,實在熱鬧,也刺激政黨展開活動。
1951年11月1日提名時,檳城急進黨派出9名候選人,勞工黨8名及巫統的候選人,馬華公會沒有派出候選人,為馬來亞選舉制度之濫觴。
急進黨的9名候選人中,林蒼祐並沒有在內。他當時已是殖民地議員(州議員),為了讓其他人有機會角逐,他未成為候選人。9名候選人即每個選區置放3位候選人。
(星洲互動‧授權刊登:謝詩堅(1988年稿)‧2001/03/11)
當林蒼祐在取得夫人的點頭後,召集一般友好商討組織一個新政黨。這些人都是受英文教育的知識份子。
幾乎同一個時期,勞工黨成立,而拿督翁也脫離巫統另起爐灶,組織獨立馬來亞黨。
很明顯的,急進黨是繼馬來亞民主同盟黨後的另一個不講種族主義的民主政黨,但它沒有像民主同盟黨那樣具有左傾的影子,而是標榜多元路線,有異於巫統和馬華的單一種族路線。
這個黨在林蒼祐的積極走動和拉攏下,於1951年6月19日在威斯蘭英校禮堂舉行成立大會,其目的是要趕上參加第一次的檳城市政局議員選舉。約有100人出席,包括律師、醫生、議員等。林蒼祐擔任司儀,他說:“今晚召集大家開會,是要組織一個新政黨,以便派出候選人參加行將舉行的第一次市政局選舉。現在我們需要選出一位臨時主席主持會議。”
結果公推林注旺律師為臨時主席。經眾人討論後,一致接納將黨定名為急進黨。
雖然名為“急進”,其實急進黨並不急進,也不極端,而是走中間的溫和路線。
在眾人支持成立急進黨後,主席宣佈休息5分鐘,讓與會有機會交換意見,選出第一屆執委。
執委會人才眾多
復會後,林注旺眾望所歸,當選主席。對於年輕的林蒼祐而言,他不認為應爭做主席,他有的是時間和時機,結果他當選3位副主席之一。另兩位副主席是再阿比丁(馬來國民聯合機構檳城主席)及徐瑞意(聯合邦立法議員,等於今日的國會
議員)。秘書是錫蘭籍青年律師山尼比禮(他後來曾出任喬治市議會秘書)、督察李天柱律師、財政李洪章會計師。
委員5人:美農醫生(殖民地議員)、阿里亞醫生、達斯(浮羅英校教員,鄉村局議員)、菲伯律師及葉真寶律師。
葉真寶小姐是著名大富豪葉祖意的孫女。葉祖意年輕時是剃頭匠,後來發跡成為銀行家,萬興利銀行是由他一手創辦。
急進黨組成後,未有明確的政綱提要,但不斷強調以服務人民為主要任務。言下之意,是要傾全力攻打市議會。
喬治市市政局議員局部選舉是英殖民地政府為表示崇尚民主制的第一個步驟,用以緩和馬來亞各政黨要求走向自治的壓力。這也是馬來亞聯合邦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議會選舉。
在過去,凡是議員都是委任的,雖然各有關代表性的團體可推薦候選人;例如戰後由英政府委任的市議員有平章會館的王學才醫生、英屬海峽殖民地華人公會的李長景醫生、檳城海峽殖民地公會的古密、檳城西商會的馬丁、檳城中華總商會的林耀椿,政府直接委任的有7人(其中包括邱善佑),全部12人。
首次選舉未角逐
根據市政局法令,新議會將選出9名議員,另6人由英政府委任,合共15人。在選區方面只劃分3個:即加拉歪區、日落洞區各丹絨區。不論是政黨候選人或獨立人士均可以參加提名。
3個選區將根據票數的多寡各選出3名候選人。例如加拉歪區有3人將會中選,得票最高者任期3年,第2高者任期2年,第3高者任期1年,餘者落選。這種輪流製造成市政局每年都有選舉,實在熱鬧,也刺激政黨展開活動。
1951年11月1日提名時,檳城急進黨派出9名候選人,勞工黨8名及巫統的候選人,馬華公會沒有派出候選人,為馬來亞選舉制度之濫觴。
急進黨的9名候選人中,林蒼祐並沒有在內。他當時已是殖民地議員(州議員),為了讓其他人有機會角逐,他未成為候選人。9名候選人即每個選區置放3位候選人。
(星洲互動‧授權刊登:謝詩堅(1988年稿)‧200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