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拿督斯里馬哈迪醫生對中國的歷史情懷是深濃的,不但熟讀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國近二千年的歷史),而且通過深入的研究,分析與結合中國歷史的演變,能夠窺察中國歷代皇權統治者與當今領導政策與路線,這點可從首相三度訪華歷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實質反映出來。
1994年5月11日首相在北京發表的專題演講,充份體現出首相不但是一位傑出的學者與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國際政治評論家的角色,對中國領導層的領導政策與路線作出評價與總結。
“由於種族多元化,馬來西亞團結國民的努力更形複雜。追憶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成就,這是經過很多年的困苦與犧牲,才逐漸統一與形成中國現在所享有的國家主義。這是中國所獲得的珍貴教訓,希望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能永遠使中國支持與同情我國團結國民的努力。”
首相是出席陝西省省長李慶偉所設的午宴時表達上述見解。他說,國民團結不是輕易取得的成果,通常是經過多年的苦難與犧牲。
由於種族多元化,馬來西亞團結國民的努力更形複雜。追憶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成就,這是經過很多年的困苦與犧牲,才逐漸統一與形成中國現在所享有的國家主義。這是中國所獲得的珍貴教訓,希望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能永遠使中國支持與同情我國團結國民的努力。
馬哈迪醫生也同時隨團參觀了西安的清真寺。它是中國最古老、最大,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回教堂之一,建於公元七四二年(唐朝),也是回教傳入中國的100年之後。
這座有1200年歷史的古寺建築面積4千平方公尺,範圍1萬2千平方公尺,分為四院,現在是重點保存的歷史古跡。
首相抵步時,受到西安清真寺負責人以信回教長老的迎接,首相也贈送印上可蘭經文的“宋吉”布給西安清真寺。
這是首相訪問中國步入第七天的節目,這天首相也同時前往兵馬俑博物院參觀。
馬哈迪訪故宮紫禁城(1993)
我國首相拿督斯里馬哈迪醫生第二次訪華期間,曾於14日下午暢遊故宮紫禁城,並對中國古代的建築藝術與宮廷生活表示濃厚的興趣。
他參觀了明清兩代皇帝議政和起居的幾個大宮殿,並興致勃勃地詢問了宮廷的一些問題。
首相在1985年首次訪問中國時,因行程匆促,錯過了這個象徵中國古代帝權政治的故宮。不過,這回重踏神州大地,終於讓他得賞夙願。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馬中建交歷史回顧》‧2001/07/29)
1994年5月11日首相在北京發表的專題演講,充份體現出首相不但是一位傑出的學者與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國際政治評論家的角色,對中國領導層的領導政策與路線作出評價與總結。
“由於種族多元化,馬來西亞團結國民的努力更形複雜。追憶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成就,這是經過很多年的困苦與犧牲,才逐漸統一與形成中國現在所享有的國家主義。這是中國所獲得的珍貴教訓,希望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能永遠使中國支持與同情我國團結國民的努力。”
首相是出席陝西省省長李慶偉所設的午宴時表達上述見解。他說,國民團結不是輕易取得的成果,通常是經過多年的苦難與犧牲。
由於種族多元化,馬來西亞團結國民的努力更形複雜。追憶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成就,這是經過很多年的困苦與犧牲,才逐漸統一與形成中國現在所享有的國家主義。這是中國所獲得的珍貴教訓,希望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能永遠使中國支持與同情我國團結國民的努力。
馬哈迪醫生也同時隨團參觀了西安的清真寺。它是中國最古老、最大,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回教堂之一,建於公元七四二年(唐朝),也是回教傳入中國的100年之後。
這座有1200年歷史的古寺建築面積4千平方公尺,範圍1萬2千平方公尺,分為四院,現在是重點保存的歷史古跡。
首相抵步時,受到西安清真寺負責人以信回教長老的迎接,首相也贈送印上可蘭經文的“宋吉”布給西安清真寺。
這是首相訪問中國步入第七天的節目,這天首相也同時前往兵馬俑博物院參觀。
馬哈迪訪故宮紫禁城(1993)
我國首相拿督斯里馬哈迪醫生第二次訪華期間,曾於14日下午暢遊故宮紫禁城,並對中國古代的建築藝術與宮廷生活表示濃厚的興趣。
他參觀了明清兩代皇帝議政和起居的幾個大宮殿,並興致勃勃地詢問了宮廷的一些問題。
首相在1985年首次訪問中國時,因行程匆促,錯過了這個象徵中國古代帝權政治的故宮。不過,這回重踏神州大地,終於讓他得賞夙願。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馬中建交歷史回顧》‧200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