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拿督斯里馬哈迪醫生11-5-1991在,“94年中國北京高級國際經濟會議”發表的演詞全文:
演詞重點:
‧中國強大,將成為世界發展的動力
‧東南亞國家不必擔心中國構成威脅
‧中國領袖必須吸取其他國家的經驗
‧中國搞社會改革,期在21世紀繁榮昌盛
‧中國現有強盛政府比無政府姿態更佳
‧西方國家對大馬持雙重標準
‧某些國家希望大馬常更換政府
‧西方千方百計阻撓東亞興起
“各位嘉賓,先生和女士們:
讓我先從這項重要會議的主辦單位邀請我在此發表談話開始。這是一項特殊的榮幸。
同時,正像一個翔實的亞洲人,如果我說得不對,或冒犯之外,敬請原諒。或許概括以上所述,我必須表達我真誠的謙卑之意。
我受到要求以談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東合的觀點”這項題目:
第一,我怎麼評論中國的發展目標與經驗?
第二,作為可能是中國之後第二個最具動力經濟的領導人,我對中國領導層所選擇的路線,有何勸告?
我也受到要求,將我的談話集中於馬來西亞和東合國家與中國現況有關的發展經驗。
最後,東合對中國壯志的看法是甚麼?
我當然不能代表東合講話。不過,我相當的肯定,我的看法不但和東合,同時也和從朝鮮半島延至最遠的印尼群島的整個東亞的極強大共識非常接近。
作為亞洲國家,我們直覺上即可知道中國正在嘗試做些甚麼。我們直覺上理解中國如何徹底改革其社會的全盤過程,以及為其人民建設一個21世紀足以令人自豪和繁榮的地方。大概這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所正在做的事情:
‧通過我們所知的最佳方法;
‧基於我們本身特殊情況的複雜性;
‧基於阻撓前方的巨大障礙;以及
‧我們面前的驚人契機。
因此,雖然我不能代表東合講話,不過我相信我所說的,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將會反映出大多數東亞國家的看法。
讓我也從以卑謙的語氣,聲明我將不評論中國的政策,以及將不會向中國領導層獻議任何特別勸告開始。身為個人,我在我過去的六十年以來,對於中國境內或周圍發生的重大事件,都有濃厚的興趣。我也閱讀了許多關於中國過去的兩千年。但是,我完全沒有幻想過我是一位中國通。
我並不認為我懂得的任何中國政策,會比中國領導層及其龐大的顧問團來得多。
我也是來自一個曾經在權力主義殖民條例超過500年的國家。在一段很長的期間,今天的馬來西亞是活在一項在我們還不能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向帝國主義強國請示“勸告”的制度。在這項“勸告”制度下,所有徵求或非徵求的勸告,都必須嚴加遵守。
你們將知道為甚麼我對於外國給予勸告——即使是要求得來的,會有所保留。或許其他人曾經施於你的,你不應再施於人,是一種美德。
(二)新經濟政策遭辱罵
(三)須犧牲才有好政府
(四)打擊東亞經濟實體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馬中建交歷史回顧》‧2001/08/03)
演詞重點:
‧中國強大,將成為世界發展的動力
‧東南亞國家不必擔心中國構成威脅
‧中國領袖必須吸取其他國家的經驗
‧中國搞社會改革,期在21世紀繁榮昌盛
‧中國現有強盛政府比無政府姿態更佳
‧西方國家對大馬持雙重標準
‧某些國家希望大馬常更換政府
‧西方千方百計阻撓東亞興起
“各位嘉賓,先生和女士們:
讓我先從這項重要會議的主辦單位邀請我在此發表談話開始。這是一項特殊的榮幸。
同時,正像一個翔實的亞洲人,如果我說得不對,或冒犯之外,敬請原諒。或許概括以上所述,我必須表達我真誠的謙卑之意。
我受到要求以談論“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東合的觀點”這項題目:
第一,我怎麼評論中國的發展目標與經驗?
第二,作為可能是中國之後第二個最具動力經濟的領導人,我對中國領導層所選擇的路線,有何勸告?
我也受到要求,將我的談話集中於馬來西亞和東合國家與中國現況有關的發展經驗。
最後,東合對中國壯志的看法是甚麼?
我當然不能代表東合講話。不過,我相當的肯定,我的看法不但和東合,同時也和從朝鮮半島延至最遠的印尼群島的整個東亞的極強大共識非常接近。
作為亞洲國家,我們直覺上即可知道中國正在嘗試做些甚麼。我們直覺上理解中國如何徹底改革其社會的全盤過程,以及為其人民建設一個21世紀足以令人自豪和繁榮的地方。大概這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所正在做的事情:
‧通過我們所知的最佳方法;
‧基於我們本身特殊情況的複雜性;
‧基於阻撓前方的巨大障礙;以及
‧我們面前的驚人契機。
因此,雖然我不能代表東合講話,不過我相信我所說的,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將會反映出大多數東亞國家的看法。
讓我也從以卑謙的語氣,聲明我將不評論中國的政策,以及將不會向中國領導層獻議任何特別勸告開始。身為個人,我在我過去的六十年以來,對於中國境內或周圍發生的重大事件,都有濃厚的興趣。我也閱讀了許多關於中國過去的兩千年。但是,我完全沒有幻想過我是一位中國通。
我並不認為我懂得的任何中國政策,會比中國領導層及其龐大的顧問團來得多。
我也是來自一個曾經在權力主義殖民條例超過500年的國家。在一段很長的期間,今天的馬來西亞是活在一項在我們還不能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須向帝國主義強國請示“勸告”的制度。在這項“勸告”制度下,所有徵求或非徵求的勸告,都必須嚴加遵守。
你們將知道為甚麼我對於外國給予勸告——即使是要求得來的,會有所保留。或許其他人曾經施於你的,你不應再施於人,是一種美德。
(二)新經濟政策遭辱罵
(三)須犧牲才有好政府
(四)打擊東亞經濟實體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馬中建交歷史回顧》‧20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