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二千年》回響(一) “王莽是儒家學派巨子,以一個學者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此一次。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發現王莽所從事的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十九世紀才興起的社會主義,早在一世紀時的中國,就有了構想和實踐。” ──(台灣)柏楊 |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拿督斯里馬哈迪醫生(Mahatir bin Mohamad)1994年5月11日第三度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國際高級經濟論壇會議”(Sidang Puncak China 1994, di-Beijing)上發表專題演講:“東合國家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Ekonomi Pasaran Socialis Bagi Segi Negara China:Satu Perspetif ASEAN)時指出:
“我在過去60年的歲月裡,都在密切追隨發生在中國的系列歷史事件,同時花很大的精神閱讀中國二千年前的歷史。作為東南亞一份子,大馬深切體會到中國的影響。有些國家甚至有中國後裔佔了人口的某個百份比,甚至是在這個地區裡,有一個以中國人後裔為主的國家,所以我們必須瞭解中國。”
表露首相對中國近二千年的歷史,在長期以來有深厚的認識,雖然不敢自稱“中國通”,但是,在熟悉中國近二千年的歷史面貌方面,可以肯定中國向來沒有對外侵略的本質。他指出:
“在歷史上中國從未有過領土的侵略政策,它的鄰邦或許有損失過一些受爭議的領土,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全面侵略和殖民主義從不曾出現,這和歐洲國家不同,但西方國家卻認定中國有侵略野心,因為他們本身在歷史上有過搶別人領土的習慣,所以才以為中國有同樣的意圖。”
如果東南亞國家連日本都不擔心,就不必怕中國,應該對兩國給於諒解,而一個繁榮的中國,將是東南亞發展的動力,因為12億人口的中國人民的財富,是相等於半個美國的財富。
“民主在中國將受到肯定,更重要的是,在民主之前這個社會必須安定,有秩序,這是我多年研究中國的心得。”
中國是黃金市場
北京11-5-94訊報導一名中國領導人預言:“美國在公元二千年時,向中國進口的各類貨品總額,將會達到一萬億美元(馬幣2萬6000億元)。這個世界最大市場的發展中國家,是全世界各先進國家都不會輕易放棄的黃金市場!”
在北京主講的課題上,首相也同時給他的國民提供一個深遠意義的思想啟發:提高對國家和世界歷史知識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眾所周知,中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但是,首相卻特別表明對中國歷史近二千的研究心得。馬中在31-5-94才慶祝建立邦交20週年,但是拙著《吉打二千年》卻已表達了馬來西亞與中國的歷史淵源,有文字記載的,也正是首相在北京所表示的對中國近二千年歷史的心得的同一個時期。
那麼二千年前的馬來西亞,中馬外交關係上是一種甚麼樣的面貌?
‧2000年前中馬關係
‧改朝換代混戰
‧王莽社會改革失敗導因 (星洲互動‧供稿:鍾錫金《馬中建交歷史回顧》‧20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