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四方的框。從裡面框住了外面的世界,從外面框住了裡面的故事。每一扇窗述說著不同的風景和生活。有時候我們可以是窗內的風景,牢牢地被凝固在那四方的框內,被人閱讀;有時候我們可以變成觀看者,窺視生活和自然界的多變。
望著窗所框住的景物,我常常會忘記自己的位置。換過了不少的房間,童年的、宿舍的、現住的、家鄉的,每扇窗外的景物都清晰地記錄在記憶的藏庫裡。曾好幾次夢見窗口所框住的石榴樹,那是住上十幾年房子的一個窗景。景物是那麼的實在,讓我掉入窗口所置放的時光機。夢醒後,眼前的窗卻換了胃口,框住的是華麗背後的後巷。腦袋來不及分析窗景的時間性,景象互相重疊,重疊在夢與醒之間。我忘了自己處在的位置。窗把我的思緒狠狠地塞進思念的框裡,把我囚禁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上。
窗,不僅限於房間的窗。交通工具的窗也一樣框住外面的世界,只是那是流動性的框。望著一直變換的窗景,心情也容易被傳染,可以開心見到美麗的景物,也可以低落見到傷心的情景。窗沒辦法牢牢地框住情景,更自然沒辦法握緊流逝的感覺。這和愛因斯旦所提出相對論的理論吻合,不是景物在流動,而是我們一直沒停止過。時間太匆忙,讓每個人走得急促,以為景物在流動,其實流動的是我們的視線和感覺。
如果每一個人都是攝影師,那麼窗就是一卷36張的正片,把拍攝者當時的視線凝固,在適當的曝光下,一一呈現出來。時間隨意把正片投射在那窗框住的小小空間,然後一張張地放映。每一窗的風景都背著流逝的時間和生活的腳步。懂得欣賞每一扇窗所框住的景物,就像懂得一個人在夜裡細細地咀嚼過去和期待未來。 (星洲互動‧作者:張慧敏(馬大學生)‧2001/03/25)
望著窗所框住的景物,我常常會忘記自己的位置。換過了不少的房間,童年的、宿舍的、現住的、家鄉的,每扇窗外的景物都清晰地記錄在記憶的藏庫裡。曾好幾次夢見窗口所框住的石榴樹,那是住上十幾年房子的一個窗景。景物是那麼的實在,讓我掉入窗口所置放的時光機。夢醒後,眼前的窗卻換了胃口,框住的是華麗背後的後巷。腦袋來不及分析窗景的時間性,景象互相重疊,重疊在夢與醒之間。我忘了自己處在的位置。窗把我的思緒狠狠地塞進思念的框裡,把我囚禁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上。
窗,不僅限於房間的窗。交通工具的窗也一樣框住外面的世界,只是那是流動性的框。望著一直變換的窗景,心情也容易被傳染,可以開心見到美麗的景物,也可以低落見到傷心的情景。窗沒辦法牢牢地框住情景,更自然沒辦法握緊流逝的感覺。這和愛因斯旦所提出相對論的理論吻合,不是景物在流動,而是我們一直沒停止過。時間太匆忙,讓每個人走得急促,以為景物在流動,其實流動的是我們的視線和感覺。
如果每一個人都是攝影師,那麼窗就是一卷36張的正片,把拍攝者當時的視線凝固,在適當的曝光下,一一呈現出來。時間隨意把正片投射在那窗框住的小小空間,然後一張張地放映。每一窗的風景都背著流逝的時間和生活的腳步。懂得欣賞每一扇窗所框住的景物,就像懂得一個人在夜裡細細地咀嚼過去和期待未來。 (星洲互動‧作者:張慧敏(馬大學生)‧200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