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眼遼闊的秧田,蔥綠。 |
身旁的排水溝倒映著藍天白雲並襯托著結伴漫步的都市人。一眼遼闊的秧田,蔥綠。水稻的幼苗像小學生無法規矩地在潮濕的泥土中豎立,有點不安份地等待檢閱儀式開始。
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身在適耕莊的稻田中,也許會誤以為那是一片曠闊的草場。也怪自己根本沒有好好認識稻田的滄桑多變。潛意識裡早把稻田的畫面調到金黃色,田裡則長滿身高觸及大腿,駝背兼掛著沉甸甸金鏈的稻米。第一次見到它時,它就是以它最成熟的外貌迎接我,讓我對它有說不出的迷戀。我甚至見證它們被機器分離孕育它們的土地,移居到一個缺乏歷史觀的土地。
看著個子矮小的它,自在地和風細細絮絮,不拘小節。我反而有點扭捏,小心翼翼地蹲下,希望可以在它們身上找到一點金黃色的線索,讓我的記憶可以有個引證的根據。但除了夕陽的餘暉,再也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風裡摻雜著嬉笑聲和談話聲。對於只想滿足視覺享受的我們,這樣和諧的畫面似乎理所當然,沒有太多的思考,眼睛看見的就是全部。或者對鏡頭展開笑容,嚓,快門快速打開關閉後,美麗的稻田就成了我們背景。是稻田的美景還是我們的青春構成一張張動人的照片?
課文不只一次提到秧苗、灌溉、施肥到收割等艱辛的過程;在歷史和地理科,我們也讀了不只一次關於國家如何從貧困的農業國變成令人刮目相看的發展中國家,而我們早把過去的事實和真相轉換為平面、沒有立體感的文字。我們隔著一層玻璃看這宜人的風景,少了一點觸動和澎湃的心情。
曾閱讀何乃健《稻花香裡說豐年》一書,對於稻田裡農夫的付出與回收的不等於、傳統水稻種植法的不足、慕達灌溉計劃的改善到機械取代人力,作者有無限的感慨和欣慰。我曾被這些文字觸動,可真正面對眼前蔥綠或是金黃色的稻田,無法把乾渴或泥濘的狼狽移植到這個時空。
我們可以僥倖地說我們不是踩在稻田裡的人,可以自在地呼吸這裡的空氣。我們卻不能說我們與這景物毫無牽連。 (星洲互動‧作者:張慧敏(馬大學生)‧20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