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根本不是永恆。每一刻我都處在一個多變的時空里,很多事物都由不得我去擁有包括我自己。這二十幾年來我活著、走過了不同階段的生活和心情,但這一切是否真的屬於我個人?所謂當下的感覺在時間轉換器里變成了記憶體的一部分,而這投影很鮮明的活著。現在的我似乎活在這些影像之中,無法屏棄也無法跨前。
人最怕孤單和不被接納于人群中,被了解應該是很幸福的事,無論是通過那一種溝通方式。一旦被人接受了自己,了解所謂的自己和一切與自己有關的事物,自己好象不在屬於自己而是群體的一部分。你喊我的名字,對,那是我的名字;你說出我們共有的生活,對,那是的生活我;你看見了某樣事物想起我,對,那是我曾做過的事。沒錯,這種種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屬於我的,事實上卻全都不是。如果我不在群體生活中,這一切根本不屬於我,而且對我而言絲毫無意義。了解和被了解也許只是一種環境的需要。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恐怕也無幾人。
如果文字是記錄心情的方式,那文字也是在佔有過去的感覺。我卻放縱自己透過文字去尋找自己,發覺只有在零碎的記憶慢慢拼湊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自己。但這都是過去的自己,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屬於現在的自己似乎要經過時間的辨認才有點端倪,這就如星星幾億光年前的光芒遲到現在才讓我們看見。也許是時間和我們開了一個永恆的玩笑。
時間也許真的沒有盡頭,但生活還是有總結的部分。斷斷續續的寫了一些文字,是記錄生活片段,也是記錄自己。生活化為文字後,它已脫離我這主體,形成它自己的生命。我閱讀它時,熟悉它的面貌,但感覺有些陌生。也許很可笑,陌生,屬於自己的事情怎麼會覺得陌生。我喜歡這開始有距離的感覺,可以不必在背負這曾有過的記憶和感覺,而我可以再尋找比較接近自己的自己。
我,是確確實實地被我文字化了嗎?
我?
(星洲互動‧班苔谷文集:張慧敏‧2001/11/17)
人最怕孤單和不被接納于人群中,被了解應該是很幸福的事,無論是通過那一種溝通方式。一旦被人接受了自己,了解所謂的自己和一切與自己有關的事物,自己好象不在屬於自己而是群體的一部分。你喊我的名字,對,那是我的名字;你說出我們共有的生活,對,那是的生活我;你看見了某樣事物想起我,對,那是我曾做過的事。沒錯,這種種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屬於我的,事實上卻全都不是。如果我不在群體生活中,這一切根本不屬於我,而且對我而言絲毫無意義。了解和被了解也許只是一種環境的需要。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恐怕也無幾人。
如果文字是記錄心情的方式,那文字也是在佔有過去的感覺。我卻放縱自己透過文字去尋找自己,發覺只有在零碎的記憶慢慢拼湊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自己。但這都是過去的自己,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屬於現在的自己似乎要經過時間的辨認才有點端倪,這就如星星幾億光年前的光芒遲到現在才讓我們看見。也許是時間和我們開了一個永恆的玩笑。
時間也許真的沒有盡頭,但生活還是有總結的部分。斷斷續續的寫了一些文字,是記錄生活片段,也是記錄自己。生活化為文字後,它已脫離我這主體,形成它自己的生命。我閱讀它時,熟悉它的面貌,但感覺有些陌生。也許很可笑,陌生,屬於自己的事情怎麼會覺得陌生。我喜歡這開始有距離的感覺,可以不必在背負這曾有過的記憶和感覺,而我可以再尋找比較接近自己的自己。
我,是確確實實地被我文字化了嗎?
我?
(星洲互動‧班苔谷文集:張慧敏‧200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