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採訪新聞,應該態度公正,報導翔實。尤須緊記五W的條件,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及何因。眾所共曉,這是從事記者生涯的入門第一課。但從業後,須發揮身體上器官的本能:
(一)新聞鼻:探尋新聞的線索,好像運用嗅覺,才能顯得靈敏,無孔不入。
(二)多開口:問事不妨多開口,滔滔不停,才能尋根究源,探得全盤真相。
(三)跑腿:記者不是要人,卻是忙人,要跑動雙腿,走遍社會各角落,好像新聞是追來的。不勤跑便會溜掉。
(四)勞動的手:採了新聞,就要勞動手。手不停揮地寫,不管採訪了多少新聞,都要在截稿時間內迅速寫出交卷。
能夠運用上述四項器官,已算俱備了記者的條件,盡了職責的記者。
不過,每位新聞從業員,並不以此自滿,還是百尺竿頭,求進一步,於是發展到用腦了。
運用腦子的記者,是以新聞形象事實之報導外,再去尋求其來龍去脈,內幕秘聞和有關係的種種事物,分析解剖,即所稱為特寫。採訪的新聞,是使人聞一知一。採訪外的特寫,卻是使人聞一知十,其中包括地理、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科學之材料,增廣知識的課本了。
要從事此項工作並不容易,若沒有高深學識和文學素養,也會有志莫逮。因為對問題不會深入觀察,中肯入微,而筆下流露,又不會窮形極態,淋漓盡致,使人讀後索然無味,復何足貴。
謝詩堅是一位能兼運用腦的記者,博聞疆記,寫作不倦,是我敬畏的青年朋友。如今將其從事新聞記者以來採訪的特稿及其他輯成採訪外集,公諸於世,讀者感覺如何,讀後自能下評語,恕我不作介紹。
名主筆張季鸞先生曾說,報紙朝刊出而暮給人拿去包花生米,似乎感慨新聞文字生命之短暫。
然而我以為,那只是新聞的文字,新聞的文學,是可以流傳的。 (星洲互動‧供稿:謝詩堅《採訪外集》‧2001/09/09)
(一)新聞鼻:探尋新聞的線索,好像運用嗅覺,才能顯得靈敏,無孔不入。
(二)多開口:問事不妨多開口,滔滔不停,才能尋根究源,探得全盤真相。
(三)跑腿:記者不是要人,卻是忙人,要跑動雙腿,走遍社會各角落,好像新聞是追來的。不勤跑便會溜掉。
(四)勞動的手:採了新聞,就要勞動手。手不停揮地寫,不管採訪了多少新聞,都要在截稿時間內迅速寫出交卷。
能夠運用上述四項器官,已算俱備了記者的條件,盡了職責的記者。
不過,每位新聞從業員,並不以此自滿,還是百尺竿頭,求進一步,於是發展到用腦了。
運用腦子的記者,是以新聞形象事實之報導外,再去尋求其來龍去脈,內幕秘聞和有關係的種種事物,分析解剖,即所稱為特寫。採訪的新聞,是使人聞一知一。採訪外的特寫,卻是使人聞一知十,其中包括地理、歷史、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科學之材料,增廣知識的課本了。
要從事此項工作並不容易,若沒有高深學識和文學素養,也會有志莫逮。因為對問題不會深入觀察,中肯入微,而筆下流露,又不會窮形極態,淋漓盡致,使人讀後索然無味,復何足貴。
謝詩堅是一位能兼運用腦的記者,博聞疆記,寫作不倦,是我敬畏的青年朋友。如今將其從事新聞記者以來採訪的特稿及其他輯成採訪外集,公諸於世,讀者感覺如何,讀後自能下評語,恕我不作介紹。
名主筆張季鸞先生曾說,報紙朝刊出而暮給人拿去包花生米,似乎感慨新聞文字生命之短暫。
然而我以為,那只是新聞的文字,新聞的文學,是可以流傳的。 (星洲互動‧供稿:謝詩堅《採訪外集》‧200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