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華人,你沒理由歧視你的母語。中華文化5千多年的燦爛歷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除了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及印度文化能夠與之在古代相映輝外,它可說已成為人類中最有價值的文化遺產之一。你懂得掌握華文的應用,就可自由舒暢你的心意。同時,它在科學用語上,並不遜於西洋文化。
我們這個地方從前是英國的殖民地。英文就在佔優勢下生根蒂固,直到今天還有牢固的地位。在這種情形下,英文學校必然吃香,因為子弟畢業後,找一份白領階級工作輕而易舉。一些華人的觀念於是改變了,他們尊崇西洋文化。然而,這一切到底不損於華文文化的地位。今日,它不但在我們社會上有其應用價值,在世界各國亦然。
站在純學術立場評價中華文化,只要你不含有偏見,你一定佩服它的深奧哲理。其知識包含之廣,無奇不有,正像一個豐富的遺產,叫你貪婪地去挖掘不完。正是為了探求更高深的學問,本邦的華校生赴南大與台灣的大學攻讀者為數不少。
一個崇高的理想,一個強有力的吸引,只要能力所及,華校生都向南大及台大進軍。雖然早先明知這張文憑的輕微價值,不過沒有關係,為了充實人生,充實學問,大家都不感到猶疑。
無數的華校生湧向南大,在雲南園尋找知識的寶藏。我曾經也抱著美麗的幻想投進雲南園的懷抱。雖然學無所成,但是我看到的事實確不容我不相信,同學們都在用功讀書、鑽研,向所感興趣的學問追求。
終於,我看到南大培育出無數專才。一個個優秀的學生往海外展獻他們的才學。特別是那些理科學生,在英國、加拿大、美國、西德、澳洲、紐西蘭等國的大學留下良好的聲譽。
不出幾年功夫,南大有了博士,有了碩士。他們披上光榮的博士袍,站在所有著名國家大學面前,向他們展示南大生也不弱。向世界的大學宣告吧!南大生將以最大的恆心與毅力,攀向學術的最高峰。
任何人可以辦得到的事情,南大生也可以辦到,絕不落人後,也有勇氣開創先例。在學術彊場上,華校生曾立下光輝的碑坊,將來更發揚光大。
南大明天會更好
我先後看到南大生榮獲博士者近30名凱旋歸來,我看到一百餘名榮獲碩士者光榮返國,又有一批批相繼出國深造。
這一切的一切,擺在你眼前,誰說南大生“不學無術”?誰說華校生沒有用?
還有,南大生成為馬來文專才者你應該知道了吧!南大生回到母校執教,協助發展母校的事實你看到了吧!南大生在教育界及工商政界的工作表現你必然更清楚。
站在國際水準及學術立場看南大,你會覺得它的雄偉突出。雲南園不但為新馬孕育學術人才及理科專才,亦逐漸在世界的大學中佔據重要位置。它的存在價值與社會意義,早已有目共睹。曾作為南大生,我感到無比光榮。至少南大生不是“草包”一個。
今天,我們在報上讀到馬大副校長翁姑阿茲教授的可喜宣佈:承認南大和台灣的大學學位。這進一步證明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為馬來西亞政府承認的國立大學──馬來亞大學當局有此舉,我們有難於形容的興奮,雖然我們不感到奇怪。
翁姑阿茲教授的公正與明智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華校生確然有其可取之處。他還讚譽華校生在數學方面的表現呢!這不是浮誇之言,這是衷心的感受。你不認為這是事實嗎?
華校生固然有缺點,而且也不是個個都是優秀人才。這正如其他大學一樣,並不盡每個學生都特出。
我們承認華校生在作海外深造時,面對最大的難題是英文的使用較差。但“萬事起頭難”,只要一個人肯求上進,努力學習,他一定可以克服偏差的。同樣的道理,外國人要學習華文,何嘗不是要下一番功夫?
語文是一種學問的工具,不用來代表一個人的學問淺深。假如我們單單以英文作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學問,那麼蘇聯、法國、德國、日本與中國的人民豈不要落後英美澳紐等很多?因此,語文與智識是兩回事。多懂一種語文,將協助我們多認識;少懂一種語文,不意味著你沒有學問。
馬大當局承認南大台大的學位,它的重要意義顯然不再提供幾個人入學作研究求深造,而是坦然地承認南大及台大(華文大學)的資格。從廣泛的意義看來,是給全馬華人一個歡欣的鼓舞。這種宣佈將使到其他語文學校改變對華校生的偏見態度,並進一步加強華人的信心,表明華英文源流的大學生資格同等。
翁姑阿茲教授不愧是個開明的學者。他的宣佈,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他的宣佈,消除人們對南大的錯誤觀念。他的寬坦心胸,值得全馬華人,尤其是南大及台灣的大學生的仰敬。
我們希望,隨此之後,華校生將來在社會將有較好的出路,受到同樣的尊重。
我想,今後任何一位南大或台灣大專畢業生,在寒窗苦讀4年後,穿上學士袍從校長手中接受畢業文憑的一剎那光景,一定會更加的激奮。因為這張文憑在我們的國土內,以學術觀點來說,它已經有了存在的價值,既使華文大學的畢業生將來也許還得繼續“廉價出售勞動力”。 (星洲互動‧供稿:謝詩堅《採訪外集》‧2001/10/01)
我們這個地方從前是英國的殖民地。英文就在佔優勢下生根蒂固,直到今天還有牢固的地位。在這種情形下,英文學校必然吃香,因為子弟畢業後,找一份白領階級工作輕而易舉。一些華人的觀念於是改變了,他們尊崇西洋文化。然而,這一切到底不損於華文文化的地位。今日,它不但在我們社會上有其應用價值,在世界各國亦然。
站在純學術立場評價中華文化,只要你不含有偏見,你一定佩服它的深奧哲理。其知識包含之廣,無奇不有,正像一個豐富的遺產,叫你貪婪地去挖掘不完。正是為了探求更高深的學問,本邦的華校生赴南大與台灣的大學攻讀者為數不少。
一個崇高的理想,一個強有力的吸引,只要能力所及,華校生都向南大及台大進軍。雖然早先明知這張文憑的輕微價值,不過沒有關係,為了充實人生,充實學問,大家都不感到猶疑。
無數的華校生湧向南大,在雲南園尋找知識的寶藏。我曾經也抱著美麗的幻想投進雲南園的懷抱。雖然學無所成,但是我看到的事實確不容我不相信,同學們都在用功讀書、鑽研,向所感興趣的學問追求。
終於,我看到南大培育出無數專才。一個個優秀的學生往海外展獻他們的才學。特別是那些理科學生,在英國、加拿大、美國、西德、澳洲、紐西蘭等國的大學留下良好的聲譽。
不出幾年功夫,南大有了博士,有了碩士。他們披上光榮的博士袍,站在所有著名國家大學面前,向他們展示南大生也不弱。向世界的大學宣告吧!南大生將以最大的恆心與毅力,攀向學術的最高峰。
任何人可以辦得到的事情,南大生也可以辦到,絕不落人後,也有勇氣開創先例。在學術彊場上,華校生曾立下光輝的碑坊,將來更發揚光大。
南大明天會更好
我先後看到南大生榮獲博士者近30名凱旋歸來,我看到一百餘名榮獲碩士者光榮返國,又有一批批相繼出國深造。
這一切的一切,擺在你眼前,誰說南大生“不學無術”?誰說華校生沒有用?
還有,南大生成為馬來文專才者你應該知道了吧!南大生回到母校執教,協助發展母校的事實你看到了吧!南大生在教育界及工商政界的工作表現你必然更清楚。
站在國際水準及學術立場看南大,你會覺得它的雄偉突出。雲南園不但為新馬孕育學術人才及理科專才,亦逐漸在世界的大學中佔據重要位置。它的存在價值與社會意義,早已有目共睹。曾作為南大生,我感到無比光榮。至少南大生不是“草包”一個。
今天,我們在報上讀到馬大副校長翁姑阿茲教授的可喜宣佈:承認南大和台灣的大學學位。這進一步證明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為馬來西亞政府承認的國立大學──馬來亞大學當局有此舉,我們有難於形容的興奮,雖然我們不感到奇怪。
翁姑阿茲教授的公正與明智告訴我們一個事實──華校生確然有其可取之處。他還讚譽華校生在數學方面的表現呢!這不是浮誇之言,這是衷心的感受。你不認為這是事實嗎?
華校生固然有缺點,而且也不是個個都是優秀人才。這正如其他大學一樣,並不盡每個學生都特出。
我們承認華校生在作海外深造時,面對最大的難題是英文的使用較差。但“萬事起頭難”,只要一個人肯求上進,努力學習,他一定可以克服偏差的。同樣的道理,外國人要學習華文,何嘗不是要下一番功夫?
語文是一種學問的工具,不用來代表一個人的學問淺深。假如我們單單以英文作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學問,那麼蘇聯、法國、德國、日本與中國的人民豈不要落後英美澳紐等很多?因此,語文與智識是兩回事。多懂一種語文,將協助我們多認識;少懂一種語文,不意味著你沒有學問。
馬大當局承認南大台大的學位,它的重要意義顯然不再提供幾個人入學作研究求深造,而是坦然地承認南大及台大(華文大學)的資格。從廣泛的意義看來,是給全馬華人一個歡欣的鼓舞。這種宣佈將使到其他語文學校改變對華校生的偏見態度,並進一步加強華人的信心,表明華英文源流的大學生資格同等。
翁姑阿茲教授不愧是個開明的學者。他的宣佈,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他的宣佈,消除人們對南大的錯誤觀念。他的寬坦心胸,值得全馬華人,尤其是南大及台灣的大學生的仰敬。
我們希望,隨此之後,華校生將來在社會將有較好的出路,受到同樣的尊重。
我想,今後任何一位南大或台灣大專畢業生,在寒窗苦讀4年後,穿上學士袍從校長手中接受畢業文憑的一剎那光景,一定會更加的激奮。因為這張文憑在我們的國土內,以學術觀點來說,它已經有了存在的價值,既使華文大學的畢業生將來也許還得繼續“廉價出售勞動力”。 (星洲互動‧供稿:謝詩堅《採訪外集》‧20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