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十次的骨折事件之後,已經讓家人和我自己本身明白了事實的殘酷,也讓我們開始懂得如何去面對無情的現實,以及如何去接受灰色的人生。
接二連三斷骨已使到家人對我的將來感到無望。他們已經有點厭倦了那種為我四處奔波尋醫的生活,也討厭我這身沒完沒了的頑疾,所以到我幼年的後期,要他們在我每一次斷骨後,都將我送往醫院去治療早已變成一件很煩人的事,再加上醫院距離家鄉太遠。
單是那筆來來往往的看病盤纏,都已足夠讓我們這麼一個貧困的家庭感到百上加斤了。
縱然家中大大小小都深深知道,骨折是件非同小可的事,為了健康,是應該在折斷骨時將我送到醫院去治療的,但是這糾纏著我的頑疾,卻像是永遠都沒有根治的可能。
漸漸的,身邊的人都失去了那份熱忱,對我這一身斷了又斷的“玻璃骨頭”復元的機會全然失去希望,喪失了向命運博鬥的耐力。
忘了是從甚麼時候開始,對我的病,家人已經完完全全失去了耐心,也放棄了再讓我到醫院去治療的機會。
每一次我折斷骨之後,母親便抱著我四處奔波找尋鐵打醫師,敷幾貼藥,再付三幾十塊錢就了事。我們從萬津、雙溪比力、雪邦、武吉不蘭律甚至於沙叻一帶等,近於我家鄉的鐵打醫師都尋遍,但是還是無法改變我坎坷的命運。
畢竟對我而言,駁骨接骨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事。因為我的四肢縱然一時間被駁接回去之後,日後一不小心稍為遭受碰撞,必然又是輕易折斷的。
那一段日子,母親為了尋醫抱著我東奔西跑,著實吃了不少苦頭,最後甚至還吃了閉門羹,因為我的怪病一傳十,十傳百,到後來附近一帶的鐵打醫師,幾乎已沒有人不認識我們母子。
起初,大家都非常同情我的遭遇,也都非常樂意為我駁接斷骨,可是偏偏我的骨骼就是不爭氣,稍為碰撞即又折斷,所以到最後,許多鐵打醫師都束手無策而知難而退了。
這些醫師在我幾次重來尋醫的時候,開始知道了我的狀況,所以大家都害怕在替我推拿駁骨時會因用力過甚,而導致其他骨骼部位折斷。
久而久之,我的名字幾乎叫一些鐵打醫師聞風色變起來,一些同情我的醫師,只好在母親楚楚可憐的哀求下,勉為其難的輕輕在我骨骼折斷處推拿,然後又不太敢用力的為我敷上藥酒,便草率的包紮起來。一部份鐵打醫師更礙於我會弄砸他的招牌,壞了他的名譽而狠下心來拒絕為我駁骨。
就這個原因,我折斷過無數次的手和腳,一次比一次更彎曲,一次比一次更不成形,一直到我的一雙腳已經成了畸形,求醫時更頻頻受到白眼,家人就更加煩惱,更加不知道該為我這“討債鬼”做些甚麼了。
醫院沒能力去,中醫又不容易找,接下來的好一段日子,我折斷骨之後,都是沒有接受醫療的躺在塑膠長椅上幾個月,讓它們自然的復原。這種自生自滅的辦法,只徒然叫我那四支彎曲的手腳更加廢不成形。
最後,在無計可施之下,為了省下幾個錢,父親竟親自為我駁接斷骨。大概是小學二年級左右開始吧,父親已經成了我的“主治醫師”。
每一次折斷了手腳,我總是強忍住那叫人難受的痛楚,等父親下班回來為我駁骨敷藥。這種聽起來相當荒謬的事,卻很顯然的讓家人減輕了許多負擔,也至少讓我在良心責備的程度上少了很多,因為這種醫療法可以省回許多的金錢及時間。
畢竟父親是個門外漢,說到正統的駁骨技巧只會皮毛的功夫,再加上每次在為我推拿的時候,因為害怕用力過度而弄得我劇痛慘叫,因為不忍心看見我痛苦的樣子,他總無法下手太重。
每一回,父親總是將從藥店買回來的鐵打藥酒,灌倒在一團棉花上,將它敷在我骨折處,用幾根木片夾在骨折處周圍再用紗布綑綁包紮起來。
父親的這種駁骨方法,比起其他鐵打醫師,雖然讓我覺得沒有那麼疼痛,但是卻因為沒有用力推拿矯正的緣故,我的手腳復原後,一次比一次更加彎曲。
一直到我小學三年級那年,我的一雙小腿幾乎已經彎成“弓”字形,活像兩把長在身上的“巴冷刀”。那時候開始,我完完全全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甚至連站起來都成問題。
或許,宿命本來就該讓我如此……至少我常常這樣自我安慰。這種消極的想法,往往能讓一個已經無法改變命運的人覺得好過一些,活得快樂一點。
當時的我,對於自己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的事實,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為我知道大家都已經盡了力,再說我早已對自己是否還可以用這一雙彎曲的腳和正常人一般的行走,已不敢,亦不想抱著太大的希望,我甚至知道自己一雙腳如果再折斷幾次的話,總有一天,我將永遠爬在地上,永遠再站不起來……只是,這麼一天,我無法預知它會在甚麼時候開始…………
(星洲互動‧供稿:沈偉鴻《我一定要站起來》‧2001/08/21)
接二連三斷骨已使到家人對我的將來感到無望。他們已經有點厭倦了那種為我四處奔波尋醫的生活,也討厭我這身沒完沒了的頑疾,所以到我幼年的後期,要他們在我每一次斷骨後,都將我送往醫院去治療早已變成一件很煩人的事,再加上醫院距離家鄉太遠。
單是那筆來來往往的看病盤纏,都已足夠讓我們這麼一個貧困的家庭感到百上加斤了。
縱然家中大大小小都深深知道,骨折是件非同小可的事,為了健康,是應該在折斷骨時將我送到醫院去治療的,但是這糾纏著我的頑疾,卻像是永遠都沒有根治的可能。
漸漸的,身邊的人都失去了那份熱忱,對我這一身斷了又斷的“玻璃骨頭”復元的機會全然失去希望,喪失了向命運博鬥的耐力。
忘了是從甚麼時候開始,對我的病,家人已經完完全全失去了耐心,也放棄了再讓我到醫院去治療的機會。
每一次我折斷骨之後,母親便抱著我四處奔波找尋鐵打醫師,敷幾貼藥,再付三幾十塊錢就了事。我們從萬津、雙溪比力、雪邦、武吉不蘭律甚至於沙叻一帶等,近於我家鄉的鐵打醫師都尋遍,但是還是無法改變我坎坷的命運。
畢竟對我而言,駁骨接骨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事。因為我的四肢縱然一時間被駁接回去之後,日後一不小心稍為遭受碰撞,必然又是輕易折斷的。
那一段日子,母親為了尋醫抱著我東奔西跑,著實吃了不少苦頭,最後甚至還吃了閉門羹,因為我的怪病一傳十,十傳百,到後來附近一帶的鐵打醫師,幾乎已沒有人不認識我們母子。
起初,大家都非常同情我的遭遇,也都非常樂意為我駁接斷骨,可是偏偏我的骨骼就是不爭氣,稍為碰撞即又折斷,所以到最後,許多鐵打醫師都束手無策而知難而退了。
這些醫師在我幾次重來尋醫的時候,開始知道了我的狀況,所以大家都害怕在替我推拿駁骨時會因用力過甚,而導致其他骨骼部位折斷。
久而久之,我的名字幾乎叫一些鐵打醫師聞風色變起來,一些同情我的醫師,只好在母親楚楚可憐的哀求下,勉為其難的輕輕在我骨骼折斷處推拿,然後又不太敢用力的為我敷上藥酒,便草率的包紮起來。一部份鐵打醫師更礙於我會弄砸他的招牌,壞了他的名譽而狠下心來拒絕為我駁骨。
就這個原因,我折斷過無數次的手和腳,一次比一次更彎曲,一次比一次更不成形,一直到我的一雙腳已經成了畸形,求醫時更頻頻受到白眼,家人就更加煩惱,更加不知道該為我這“討債鬼”做些甚麼了。
醫院沒能力去,中醫又不容易找,接下來的好一段日子,我折斷骨之後,都是沒有接受醫療的躺在塑膠長椅上幾個月,讓它們自然的復原。這種自生自滅的辦法,只徒然叫我那四支彎曲的手腳更加廢不成形。
最後,在無計可施之下,為了省下幾個錢,父親竟親自為我駁接斷骨。大概是小學二年級左右開始吧,父親已經成了我的“主治醫師”。
每一次折斷了手腳,我總是強忍住那叫人難受的痛楚,等父親下班回來為我駁骨敷藥。這種聽起來相當荒謬的事,卻很顯然的讓家人減輕了許多負擔,也至少讓我在良心責備的程度上少了很多,因為這種醫療法可以省回許多的金錢及時間。
畢竟父親是個門外漢,說到正統的駁骨技巧只會皮毛的功夫,再加上每次在為我推拿的時候,因為害怕用力過度而弄得我劇痛慘叫,因為不忍心看見我痛苦的樣子,他總無法下手太重。
每一回,父親總是將從藥店買回來的鐵打藥酒,灌倒在一團棉花上,將它敷在我骨折處,用幾根木片夾在骨折處周圍再用紗布綑綁包紮起來。
父親的這種駁骨方法,比起其他鐵打醫師,雖然讓我覺得沒有那麼疼痛,但是卻因為沒有用力推拿矯正的緣故,我的手腳復原後,一次比一次更加彎曲。
一直到我小學三年級那年,我的一雙小腿幾乎已經彎成“弓”字形,活像兩把長在身上的“巴冷刀”。那時候開始,我完完全全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甚至連站起來都成問題。
或許,宿命本來就該讓我如此……至少我常常這樣自我安慰。這種消極的想法,往往能讓一個已經無法改變命運的人覺得好過一些,活得快樂一點。
當時的我,對於自己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的事實,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為我知道大家都已經盡了力,再說我早已對自己是否還可以用這一雙彎曲的腳和正常人一般的行走,已不敢,亦不想抱著太大的希望,我甚至知道自己一雙腳如果再折斷幾次的話,總有一天,我將永遠爬在地上,永遠再站不起來……只是,這麼一天,我無法預知它會在甚麼時候開始…………
(星洲互動‧供稿:沈偉鴻《我一定要站起來》‧200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