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家鄉是個窮鄉僻壤。
這裡沒有完整的基本設施,電流的供應大概是在我念二、三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的,之前,我們都是在夜裡摸黑。至於水供這個惱人的問題,早就糾纏了大家好幾十年,一直到我念大學先修班的那一年,我們都仍舊為水供問題而煩惱著。
還記得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家鄉是沒有自來水供應的。因此許多戶人家,包括我們,都會在屋旁或屋後掘一口井,作為日常使用的水源。聽說村內有兩座政府為人民建造的水龍頭,一座在村東;一座在村西,村民如果想飲用經過過濾而較為衛生的食水,就得到村內東西兩邊的水龍頭挑水回來。
我家座落在村西的第二條小巷,所以離村西的蓄水池並不算很遠。每天傍晚時分,母親或婆婆都會挑著扁擔到那裡去排隊盛水。我有時會跟著大人到水龍頭去看熱鬧。大家七手八腳的提著水桶盛滾滾而來的自來水時,心情也是高興非常。可是有些時候,村民也會因爭先恐後而發生爭執,事因幾十戶人家共用一個水龍頭是非常的不足夠,而且水龍頭上排出的水量也是有限。
一直到我小學時期的某一年,我們都以為從此可以不再為水源而煩惱了。那一年,水務局官員為大家帶來了好消息,政府將為本村提供自來水的供應,村民只要付一筆手續費用,便從此可以在住家範圍內擁有自己的水龍頭。這個全村人盼望了多年的好消息,的確叫大家喜出望外。由於家境不好,再加上我們屋旁還有一口井,父親並沒有向有關當局要求安裝水喉,平時洗滌用的都是井水,只有食水,我們每個月都付給鄰居一點錢,從他們那裡盛些自來水。
這段給了大家不少方便的日子,突然在我們持續了好一陣子的歡喜後,出現了水供不足的問題,而後我們經常面對制水的煩惱。
大家望著不見水來的水龍頭,愁得說不出話來,無計可施之下,只好用人力抽水機抽水。縱然大家都用了人力抽水機,但是在白晝依然抽不到水。最後,村民們只好試著每一時每一刻都搖著人力抽水機,以碰碰運氣。皇天不負有心人,大家終於發現在清晨4、5時這段時間,用人力抽水機還勉強可以抽得幾桶“自來水”,雖然大家都不明白為甚麼一定要是清晨,但是誰也不願放棄這個機會。
從此,為了幾桶食水,全村人又得摸黑爬起身來幹活了。每天清晨,當黑天絨還佈滿了繁星的時候,我便被母親叫醒,帶著惺忪的眼墊著椰皮船爬到鄰居屋旁的水龍頭邊,爬上那個看起來挺像木馬的抽水機上,那是經過父親加工後的抽水機。抽水機有兩條鐵管子,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下邊那條管子銜接著上邊的鐵水管,通到地底下的水龍頭;上邊的鐵管則將抽到的水由水龍頭送到擺在抽水機前的桶裡。
我坐在“木馬”上,雙手握著抽水機的搖柄,拼命的搖動,另一頭,母親則不斷的將水往水龍頭灌,以加重裡面的氣壓,這樣不斷的搖動搖柄,幾分鐘後才能將水抽出來。這種將水倒灌的方法,有時偶爾一不留心,把塑膠水管的銜接處給擠脫了,不但徒勞無功,還把一身也給濺濕了。
我們就是這樣常常精疲力盡到天亮而有時卻一無所獲。最高興的時刻莫過於看見水管裡的氣泡然滾動的時候,我總是興奮得不由自主的叫出來:“水來了!水來了!”我這麼一喊,家中人便會馬上拿多幾個水桶到來擺在地上等著盛水。雖然許多時候我們所抽出來的都是不清澈的水,但是這些我們稱為“薏米水”的自來水,也足以讓大家雀躍了。一旦這些人力自來水被抽出來之後,我就不能稍為怠慢了,我必須不停的搖動那把柄子,因為動作只要稍為慢一些,水就抽不出了,而我們又得從頭開始灌水龍頭,坐在那隻“木馬”上,我必須右手搖搖,左手搖搖,甚至在雙手都感覺累的時候,把那雙彎彎曲曲的腳提起來“客串客串”。
就這樣,這架人工抽水機成了我童年的“木馬”,泵水成了我孩提時代的運動之一。那也是我這麼一個“玻璃人”可以做的唯一運動,更難忘的是,那種金屬摩擦所發出的聲音,亦成了我童年歲月的一個美麗音符。
(星洲互動‧供稿:沈偉鴻《我一定要站起來》‧2001/08/29)
這裡沒有完整的基本設施,電流的供應大概是在我念二、三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的,之前,我們都是在夜裡摸黑。至於水供這個惱人的問題,早就糾纏了大家好幾十年,一直到我念大學先修班的那一年,我們都仍舊為水供問題而煩惱著。
還記得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家鄉是沒有自來水供應的。因此許多戶人家,包括我們,都會在屋旁或屋後掘一口井,作為日常使用的水源。聽說村內有兩座政府為人民建造的水龍頭,一座在村東;一座在村西,村民如果想飲用經過過濾而較為衛生的食水,就得到村內東西兩邊的水龍頭挑水回來。
我家座落在村西的第二條小巷,所以離村西的蓄水池並不算很遠。每天傍晚時分,母親或婆婆都會挑著扁擔到那裡去排隊盛水。我有時會跟著大人到水龍頭去看熱鬧。大家七手八腳的提著水桶盛滾滾而來的自來水時,心情也是高興非常。可是有些時候,村民也會因爭先恐後而發生爭執,事因幾十戶人家共用一個水龍頭是非常的不足夠,而且水龍頭上排出的水量也是有限。
一直到我小學時期的某一年,我們都以為從此可以不再為水源而煩惱了。那一年,水務局官員為大家帶來了好消息,政府將為本村提供自來水的供應,村民只要付一筆手續費用,便從此可以在住家範圍內擁有自己的水龍頭。這個全村人盼望了多年的好消息,的確叫大家喜出望外。由於家境不好,再加上我們屋旁還有一口井,父親並沒有向有關當局要求安裝水喉,平時洗滌用的都是井水,只有食水,我們每個月都付給鄰居一點錢,從他們那裡盛些自來水。
這段給了大家不少方便的日子,突然在我們持續了好一陣子的歡喜後,出現了水供不足的問題,而後我們經常面對制水的煩惱。
大家望著不見水來的水龍頭,愁得說不出話來,無計可施之下,只好用人力抽水機抽水。縱然大家都用了人力抽水機,但是在白晝依然抽不到水。最後,村民們只好試著每一時每一刻都搖著人力抽水機,以碰碰運氣。皇天不負有心人,大家終於發現在清晨4、5時這段時間,用人力抽水機還勉強可以抽得幾桶“自來水”,雖然大家都不明白為甚麼一定要是清晨,但是誰也不願放棄這個機會。
從此,為了幾桶食水,全村人又得摸黑爬起身來幹活了。每天清晨,當黑天絨還佈滿了繁星的時候,我便被母親叫醒,帶著惺忪的眼墊著椰皮船爬到鄰居屋旁的水龍頭邊,爬上那個看起來挺像木馬的抽水機上,那是經過父親加工後的抽水機。抽水機有兩條鐵管子,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下邊那條管子銜接著上邊的鐵水管,通到地底下的水龍頭;上邊的鐵管則將抽到的水由水龍頭送到擺在抽水機前的桶裡。
我坐在“木馬”上,雙手握著抽水機的搖柄,拼命的搖動,另一頭,母親則不斷的將水往水龍頭灌,以加重裡面的氣壓,這樣不斷的搖動搖柄,幾分鐘後才能將水抽出來。這種將水倒灌的方法,有時偶爾一不留心,把塑膠水管的銜接處給擠脫了,不但徒勞無功,還把一身也給濺濕了。
我們就是這樣常常精疲力盡到天亮而有時卻一無所獲。最高興的時刻莫過於看見水管裡的氣泡然滾動的時候,我總是興奮得不由自主的叫出來:“水來了!水來了!”我這麼一喊,家中人便會馬上拿多幾個水桶到來擺在地上等著盛水。雖然許多時候我們所抽出來的都是不清澈的水,但是這些我們稱為“薏米水”的自來水,也足以讓大家雀躍了。一旦這些人力自來水被抽出來之後,我就不能稍為怠慢了,我必須不停的搖動那把柄子,因為動作只要稍為慢一些,水就抽不出了,而我們又得從頭開始灌水龍頭,坐在那隻“木馬”上,我必須右手搖搖,左手搖搖,甚至在雙手都感覺累的時候,把那雙彎彎曲曲的腳提起來“客串客串”。
就這樣,這架人工抽水機成了我童年的“木馬”,泵水成了我孩提時代的運動之一。那也是我這麼一個“玻璃人”可以做的唯一運動,更難忘的是,那種金屬摩擦所發出的聲音,亦成了我童年歲月的一個美麗音符。
(星洲互動‧供稿:沈偉鴻《我一定要站起來》‧2001/08/29)